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安全追溯  正文

基于条码射频技术的浙江省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7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作者:伍 航

导语: 建立基于条码射频技术的食品质量追溯体系是当代国际食品质量管理和危机控制中的一个重要武器,是浙江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英国的疯牛病,比利时的二噁英,丹麦、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污染事件,国内的“福寿螺”、“瘦肉精”、“三鹿奶粉”、“皮革奶”等事件,再次把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世界各国政府都加强了食品安全工作,强化或调整了有关政策法规。目前,在许多欧美发达国家,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已经成为食品质量管理和危机控制中的一个重要武器,并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核心内容。同时,我国在食品可追溯性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和国内外其他地区一样,浙江省在利用条码和射频技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工作和有益的尝试,如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条码与射频技术建立牲畜养殖业可追溯体系,在猪、牛等牲畜养殖业追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当前食品安全日益严峻复杂形势下,浙江省基于条码射频技术,实现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性,是实现浙江省食品质量管理和危机控制的重要途径,对确保百姓利益,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生产者的可信任度,增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互通,完善浙江省食品的监管系统,维护浙江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信誉度,有着极为紧迫的现实意义。

 

基于条码射频技术的食品质量追溯体系成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先决条件

基于条码和射频技术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利用成熟的条码技术和先进的射频技术,依托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融合、查询、监控,为食品的每一个生产阶段以及配送到最终消费领域的过程中提供针对每件物品安全性、食品成分来源及库存控制的合理决策,实现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条码与射频技术贯穿于食品安全始终,包括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全过程严格控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形成各类食品企业生产销售的闭环生产,以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食品,并可确保供应链的高质量的数据交流,让食品行业彻底实现食品的源头跟踪以及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的能力。

 

浙江省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浙江食品相关企业申请条码系统成员的情况

据浙江省范围(宁波除外)统计分析,目前食品和农资产品生产、经销企业约18801家,已申请条码系统成员的企业5197家,申请条码系统成员企业占企业总量的27.64%,详细数据如下表:

表1 浙江省食品相关企业申请条码系统成员情况

 

企业(家)

已申请条码的企业(家)

申请比例

食品

14120

5129

36.32%

化肥

535

4

0.75%

农药

601

9

1.50%

饲料

1569

55

3.51%

种子

1976

0

0.00%

合计

18801

5197

27.64%

 

(二)浙江食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情况

按照国家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规划的要求,建设部署在浙江省范围的“浙江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能够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让消费者了解符合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提供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供应链环节消费者关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目前,该平台处于试点方案设计阶段,计划在酒类、乳业企业进行试点,已于2013年底进行试运行,并与国家食品监管系统对接。

(三)浙江省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食品相关企业申请条码系统成员比例偏低,成为浙江省推进食品质量追溯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申请条码系统成员的食品相关企业占全部食品相关企业的27.64%,而包括化肥、农药、饲料和种子在内的农资产品申请条码系统成员的企业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整体上,食品相关企业在物流、监管、跟踪追溯上应用条码扫描刚起步,企业加入系统成员的愿望不强,省内的法规依据不明确(不直接),目前主要以政府推动为主。

2、相关食品质量追溯标准的缺失和食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的滞后成为浙江省推进食品质量追溯建设体系建设的关键瓶颈。浙江食品质量追溯平台还处于试点方案设计阶段,目前,仅完成了酒类、乳业企业信息的调研,与系统成功运行以及推广到其它食品企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同时,我国的食品质量追溯标准尚未形成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食品追溯领域的国家标准欠缺, 只有个别的企业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中有涉及到食品追溯的零星规范。

 

探索推进浙江省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针对浙江省当前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处于初创期,食品相关企业申请条码系统成员比例偏低,相关食品质量追溯标准的缺失和食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的滞后等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培训和服务,提升食品相关企业申请条码系统成员比例,结合省情,建立浙江省食品质量追溯标准体系,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形成食品质量追溯技术支撑体系,加快食品质量追溯应用示范工程,创造经验,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推进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之新路。

(一)建立推进浙江省食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路径

1、加强培训和服务,提升食品相关企业申请条码系统成员比例

通过举办食品及农资相关企业条码专项培训班及现场办理申请,并辅以上门服务(办理申请)等方式,在限定时间内,将食品及农资相关企业迅速归入系统。争取在2年内全省有超过50%的食品及农资相关企业成为系统成员。

2、结合省情,建立浙江省食品质量追溯标准体系

根据食品质量追溯发展趋势和我省现有基础,从食品追溯通用层、基础层、专用层三层构架出发,围绕通用的追溯体系设计与构建以及实施指南领域、信息技术管理和服务领域、具体行业和具体产品的应用指南和操作规范领域等三大领域建立食品质量追溯标准体系框架,大力推动食品质量追溯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全力促进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提速发展。

3、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形成食品质量追溯技术支撑体系

鼓励和引导企业围绕食品质量追溯产业链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食品质量追溯技术攻关项目,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政策扶持,鼓励优势骨干企业、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攻关和技术创新,加强产业链关键和共性技术、关键产品和缺失环节的研发,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破解一批制约瓶颈,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批行业技术标准。先期重点围绕整体解决方案设计与标准化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力争技术领先,基本形成与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发展相匹配的技术支撑体系,成为全国领先的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基地。

4、加快食品质量追溯应用示范工程,创造推进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条件

分期分批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引导产业链各方以联盟形式“组团”开发,进而带动投资、推广技术、完善产业链、形成标准化应用解决方案,不断提高商业化应用开发能力。根据食品追溯发展趋势和市场发展空间,结合浙江省现有基础与优势环节,先期重点在酒类、乳业、化肥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为食品之力追溯体系建立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条件。

(二)推进浙江省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成立食品质量追溯组织协调机构。

成立省食品质量追溯工作协调小组,组织各有关部门形成定期交流会商机制,加强对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协调,组织和参与国内外食品质量追溯发展信息交流与对接,组织人才培训与交流,进一步优化食品质量追溯发展软环境,解决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和应用示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2、制定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发展专项政策。

围绕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的要求,在贯彻落实好现有电子信息产业和食品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促进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的专项政策,落实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扶持资金,优化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环境。加大对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主体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技术攻关项目,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以及标准体系建设。

3、成立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战略联盟。

坚持“自愿、平等、互助”原则,围绕优势领域和重点应用示范工程,联合食品质量追溯体系上从事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组建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战略联盟。加强战略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

4、搭建食品质量追溯交流合作平台。

不定期举办国际性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报告会或高层论坛,邀请国内外食品质量追溯领域知名专家、领先企业、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代表,研讨食品质量追溯的发展趋势与战略,交流食品质量追溯发展经验与模式,拓宽对外交流渠道,集聚创新要素。

作者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浙江分中心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