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电子商务  正文

互联网EDI助推全球电商发展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3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孙小云 邵小景 王尚书 金蓓

EDI发展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从传统基于增值网(VAN)的EDI到基于Internet技术的EDI,EDI的应用模式和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全球经济贸易活动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EDI概述   
起源
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在各个领域普及应用。微处理机微型机的出现和发展推动着计算机向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通信网络的发展,国际数据传输网及增值网的出现,为EDI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各种单证、文件的数量激增,人工处理这些单证或文件效率低、易出错、费用大而且周转时间长,影响商机。贸易的发展呼唤一种高效的数据交换手段,于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应势而生,它是一项涉及面极广、影响极深、蓬勃发展的电子信息应用技术,至今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
标准定义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的缩写。1994年9月23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UN/ECE/WP.4)在日内瓦举行的第40届会议上通过了EDI的技术定义,同年联合国标准化组织接受了这一定义,即“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EDI工作组(UNCITRAL/WG.4)于 1994 年 10 月14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第28届会议上通过了其法律定义:EDI即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对结构化的、标准化的信息进行的电子传输。
重要影响
EDI自产生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际贸易当中,作为一种先进的电子贸易形式,EDI通过将规范化及格式化的贸易信息通过电子数据网络,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自动进行交换和处理。EDI的广泛应用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错误几率、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作为一种早期的电子商务模式,EDI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对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EDI技术发展瓶颈
20世纪60~90年代,主要是基于增值网的EDI发展阶段。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各项技术都较为成熟,EDI增值网的服务安全可靠。但是EDI的实际发展和应用却存在着许多限制,从许多用户的观点来看,最基本的问题还是成本太高。实际上,EDI软件和网络通信的高成本只有少数大企业才有能力使用它,中小型企业却望而却步。即使对于大企业来说,成本因素也使他们不愿意再扩展规模。
另外,由于增值服务网络具有高成本和低速度的弊端,在专用的网络上提供EDI服务实际的工作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因为EDI的信息都依赖于调制解调器的速度和增值服务网络的批处理方式。同时传统EDI系统采用专用网络,再增加新的增值服务和功能也受到限制,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因此,基于VAN的EDI只适用于大企业之间的商务信息交换,对于中小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却不适用。
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世界的前一万家企业中98%以上都使用了EDI,但剩下的企业中仅有5%是EDI 的用户,就是因为EDI虽然能够提高效率,但启动费用过高。所以许多专家和学者们也一直都在寻找替代方案,希望能有一种使全球不同规模企业都能受益的低廉、易懂的商务信息交换方法,而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ED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Internet环境下EDI技术的发展
Internet兴起对EDI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全球互联网开始进入商用并发展迅速。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以更方便、经济和简单的特点,快速产生了庞大的用户群体,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也快速得到普及,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所采用。这给传统EDI 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向互联网转变,基于Internet的EDI技术发展迅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03年,沃尔玛宣布与 IBM 合作,为全球采购和物流控制建立统一互联网标准平台,这意味着它从传统的 EDI 切换到更便宜的网络技术。
可以说,Internet为EDI在企业的推广,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大大降低了各行业商务信息交换的成本,电子商务的内容也比之前更广泛。基于Internet的EDI既适用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也适用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总之,互联网技术为 EDI 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生机,成为EDI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基于Internet的EDI主要模式
互联网环境下有两种应用广泛的EDI实现模式Web-EDI和XML/EDI。
Web-EDI
Web-EDI是一种互联网环境下主要EDI应用方式,它使得中小企业只通过浏览器和Internet连接就能够实现信息交换,是Internet EDI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方式。在Web-EDI中,Web是EDI消息的接口,其典型应用场景为:大企业参与者为每项EDI消息分别开发或购买了Web表单,并把这些表单放在Web站点上,这时表单就成为EDI系统的接口。中小企业参与者登录到Web站点上,选定需要填写的表单填写后提交给Web服务器,服务器端程序会进行合法性检查,并转化为通常的EDI消息,之后,消息处理就与传统的EDI没有区别了。
这种模式下,EDI软件和映射翻译的费用花在了服务器端,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受益的,中小企业只需一个浏览器和Internet连接就可完成信息的传送。大企业尽管承担了实现EDI的所有费用,但也享受到了EDI带来的低出错率、低成本和高效率等所有便利。此外,Web-EDI方式只需对企业当前应用系统做很小改动,就能快速方便地扩展成EDI应用系统。
XML/EDI
在最近几年,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置标语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Internet上新的电子商务应用程序之间定义数据交换格式的首选方案。XML/EDI重点解决的是消息映射翻译问题,在客户端处理消息,EDI各参与方都能够从中获益。
实际上,XML是一种自定义语言,使用方能够定义无限的标记来描述文件中的任何数据元素,因此突破了HTML固定标记集合的约束,使文件的内容更丰富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XML能够创建无限种不同用途的标记语言,它们都能由一个叫做解析器的简洁程序进行处理,且由于解析器很小,可以嵌入Web浏览器当中。
在XML/EDI中,报文通过XML文档来定义,XML丰富的格式语言和结构化的数据格式便于描述各种不同报文。XML/EDI还引入了模板的概念,模板描述了EDI报文结构,可以在实际报文中被引用。在客户端安装一个基于解析器的模板处理软件后,就能够解释模板和处理消息、自动完成映射翻译。
 
传统 EDI与Internet EDI关系分析
互联网出现以前,传统EDI依靠增值网传输信息,相关的标准选项较多,对参与方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因而实施EDI的前期成本较高,使中小企业难以涉足。传统EDI属于封闭式传输模式,企业计算机在增值网的联系下,形成了一个个大的信息孤岛,在这种模式下,商业伙伴间仍然是一对一的信息交换方式;另一方面,要对原有EDI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这些限制了EDI大规模应用。
Internet EDI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许多中小企业使用EDI的成本门槛,减少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在互联网环境下,EDI已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也能方便地建立自己的全球EDI系统。基于互联网的EDI除了具有费用低廉、容易实现、通用性强等优点外,实现形式也更加多元化,除了系统之间自动传输标准数据外,也可以通过浏览器提交数据至web服务器。
可以说Internet EDI不只是对传统EDI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其的有效补充形式,这两种方式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共存。通过EDI技术和Internet的结合, 使传统的小范围的、局部的和昂贵的EDI应用模式转变为开放的、公众化的和廉价的EDI应用模式,通过充分利用EDI的安全性、可靠性、标准性和Internet的易用普遍性,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
 
主要EDI国际标准介绍
传统EDI标准
为促进EDI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促进EDI标准的国际化,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EDI的作用。1990年3月,联合国在美国ANSI X.12和欧洲EDIFACT标准基础之上,协调和主持推出了UN/EDIFACT《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数据互换》国际标准。后来,UN/EDIFACT 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接受为国际标准(编号ISO 9735),自此,EDI终于在标准上实现了全球化的统一。
在UN/EDIFACT基础上,全球商业流通领域标准化组织GS1开发了一套用于商贸流通领域的电子数据交换标准EANCOM。EANCOM报文是UN/EDIFACT报文(UNSM)的子集,是UN/EDIFACT在商业流通领域应用的实施指南,与UN/EDIFACT兼容。EANCOM广泛地应用于全球商业流通领域,截止到2016年,EANCOM系列报文标准在来自全球36个国家的近10万家企业中实施。
Internet EDI标准
在互联网EDI模式出现后,一些国际组织也大力推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交换标准的开发和应用,建立的主要国际标准有ebXML、UBL、RosettaNet和GS1 XML等。
ebXML(Electronic Business using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电子商务可扩展置标语言)是1999年由联合国贸易便利化电子商务中心(UN/CEFACT)和美国结构信息标准化促进组织(OASIS)开发的全球规范标准。ebXML的愿景是提供一套“国际上一致认可的、由通用的XML语法和结构化文件组成的技术规范”,使每个加入ebXML体系的成员企业能够在一个相互兼容、安全和协调一致的环境下实现全球通用的电子商务信息交互。部分ebXML标准也被ISO采纳为国际标准,标准编号为ISO/TS 15000。
UBL(Universal Business Language,通用商业语言)是由 OASIS(美国结构信息标准化促进组织)下设的UBL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和开发的信息交换标准。其2.1版本于2013年11月发布,并于2015年被正式纳入ISO标准(编号:ISO/IEC 19845-2015)。目前,UBL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国的跨境贸易中,包括供货、采购、补货和运输等环节。
RosettaNet 是一个由全球四百多个顶尖企业在1998年组成的世界性非营利组织,包括电子原件制造商、信息技术和半导体制造商等,致力于建立、应用并提倡开放性的电子商务标准,推动商业流程的自动化。目前,RosettaNet标准在欧美、亚太地区受到大企业的青睐,《财富》杂志排名前1000名的大多数企业都在应用和实施该标准,IBM、Intel、Cisco、Dell、Motorola等企业都是RosettaNet标准的支持厂商。
GS1 XML是GS1基于XML开发的,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信息交换标准,它以商业流通领域实际业务过程为基础,目的是简化贸易程序,为用户提供基于XML的电子数据交换所需要的信息。GS1 XML系列标准共有40多项报文,涉及贸易、物流领域中从订单到发票的全流程信息交换。GS1 XML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截止到2016年,在全球35个国家的近4万家企业中应用。
 
EDI技术应用与发展展望
EDI从上世纪60年代末起步,到90年代全球范围内普及,再到互联网时代,通过与更多信息技术相结合,呈现出多元化、常态化的发展,可见EDI并不是一项过时的技术,而是通过结合新的技术发展、新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及企业的日常信息化管理中。
国际上,很多标准化组织仍在不断创新研究和推广使用EDI技术,如UN/CEAFACT基于UN/EDIFACT所提供的原则,正在开发一套用于运输与物流业的全球跨语法参考数据模型,旨在提高供应链和运输与物流业务流程之间数据的互操作性,确保供应链的可视性;OASIS基于ebXML的核心构件库字典,持续更新其开发的UBL标准,推广其在欧洲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GS1继续发挥其在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优势地位,不断完善和推动其开发的EANCOM和GS1 XML标准在全球零售和物流中的应用。在我国,EDI在海关、商贸、税务、检验检疫等政府部门仍应用良好,在商贸企业中也仍然应用广泛。随着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EDI技术必然会在全球的商贸流通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8年第2期总第144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