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高端访谈  正文

统一追溯编码 消除“信息孤岛”

——访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研究部主任李素彩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6日 来源:《条码与信息系统》2013第3期 作者:李朝霞

导语: 统一的物品编码能使食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人、物、企业信息互联,保证追溯信息的内容准确、格式规范,使得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成为可能,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真正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产品安全追溯。

李素彩,女,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研究部主任。主要从事物品编码、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物流信息标准化、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追溯、物联网等方面的科研和标准制定与推广应用工作。曾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质检总局的科研项目,负责制订了12项、参加制定了20多项条码技术及物流信息相关国家标准。科研成果获部级一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4项,负责编写专著3部。负责“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现任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电子商务标准化总体组成员。

实施安全追溯乃时代大势所趋。在我国迈进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公众对产品安全消费诉求的提升,促使有关部门加大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而产品安全追溯为透明消费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作为最早探索安全追溯的研究机构之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在产品安全追溯的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推动我国产品安全追溯的规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刊就我国产品安全追溯的发展情况采访了编码中心技术研究部主任李素彩女士。

 

《条码与信息系统》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请介绍一下我国产品安全追溯工作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研究部主任李素彩(以下简称“李素彩”):产品安全追溯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产品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部门、相关行业、企业高度重视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当前,国内多个部门、行业在农产品、食品、药品、汽车配件、儿童玩具、化妆品等领域开展了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大约在2000年前后开始了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探索工作,以建设农产品、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保障食品安全为重点。2002年,为推进食品安全追溯工作,国家质检总局率先启动了“条码推进工程”,在蔬菜、肉制品、生鲜食品等行业进行了条码安全追溯体系的试点应用。此后,农业部、商务部、食药总局等部门陆续启动了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研究与试点工作,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奠定了基础。

2007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 2008年,全国范围内的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第二类精神药品等重点药品的生产、经营情况全面实施了电子监管。从2009年起,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被要求纳入电子监管范围。目前,大多数制药企业已建立了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2012年,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和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有关要求,国家发改委分别组织国家质检总局启动了《国家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组织食药总局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的研究立项工作,建设来源追溯、过程追踪、责任追查及召回销毁的流通监管信息系统,为提升我国食品监管水平提供信息支撑。

目前,产品安全追溯已经从农产品、食品、药品等领域扩展到汽车配件、农资农具等领域,相关部门和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建立这些重点领域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技术方案和可行措施。

 

记者:请谈谈实施产品安全追溯的必要性,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李素彩:实施产品安全追溯的必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水平的需要。实施产品安全追溯有利于形成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社会格局,更好地推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如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

二是保护消费权益,满足消费需求的需要。产品追溯体系的实施,将有助于消费者甄别假货、伪劣产品、山寨产品、水货等,帮助提升对中国制造产品的信任。

三是企业完善自身管理体系,推动产业升级的需要。帮助企业进一步优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减少产品安全事件引起的经济、社会效益的损失,加快提升品牌形象,为推动产业结构提升夯实根基。

四是突破发达国家贸易壁垒,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以食品为例,从2005年开始,欧盟规定凡在欧盟销售的食品必须可追溯;2003年5月,美国公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 要求所有在美国国内和海外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都要建立并保全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2004年12月,日本开始立法实施牛肉以外的食品追溯制度。随着我国主要贸易伙伴逐步将追溯体系作为产品进口的必要条件,食品追溯体系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不过,目前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编码标识不统一。近几年,我国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遍地开花,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系统在建立时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缺少一致的编码和标识,导致系统间不能交换数据,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二、商业应用模式缺失。目前,各地建设的产品安全追溯多以政府主导或支持的为主,很少有企业自发建设的。

三、“闭门造车”现象严重。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跨国追溯成为越来越强烈的国际诉求,如何评价、保障产品安全追溯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是国际研究热点。而目前我国实施的多数追溯系统较为封闭,无法有效推动中国和全球消费者获取更加丰富的产品信息,无法满足消费者“平等地认知产品”的需求。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编码中心在产品安全追溯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李素彩:目前,编码中心基于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GS1系统)创建的中国商品条码标识系统是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的重要基础。通过商品条码技术,可以对产品供应链各环节进行标识,并相互链接,一旦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可通过这些标识代码进行追溯,快速缩小发生安全问题的产品范围,准确查出产品问题出现的环节所在,直至追溯到产品生产的源头,从而确保产品撤回和召回的高效性、准确性,为政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有效手段,保护消费者利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损失,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编码中心充分发挥追溯领域技术优势,自2003年以来,相继出版了《牛肉制品追溯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食品安全追溯技术与应用》等,指导企业、行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同时,编码中心还制定了《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食品追溯 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系统开发指南》等,对于完善我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加速了我国同国际标准的接轨。

此外,编码中心还开发了基于商品条码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综合查询系统,在国内建立了100多个食品安全追溯应用示范,应用试点和推广工作涵盖肉禽类、蔬菜水果、水产品及地方特色食品等。

2012年,编码中心承担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该项工程以白酒和乳制品为重点,依托物联网等技术,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产品质量监管平台以及国家产品追溯平台,实现对产品的来源可溯源、去向可追踪、问题可找回,为更好实现产品质量监管、“强质检、保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记者:产品安全追溯对政府监管和百姓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李素彩:产品安全追溯对政府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的影响非常深远。产品追溯体系通过为供应链条内的各行为主体、消费者、行业机构提供有关产品安全的真实可靠的信息,提升产品质量信息的透明性,减少信息流转的封闭性,消除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乃至政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充分享有产品安全信息的知情权。

对于政府监管来说,产品追溯可以消除政府与企业、上层监管部门与下层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追踪产品流向, 在产品安全出现问题时, 召回未被消费的产品,撤销上市许可;明确产品链条内的主体责任, 并采取针对性的惩罚措施, 提高产品安全监管水平。此外,通过引导消费者参与追溯,消费者可以将产品质量情况及时反馈给政府、协会等,这将进一步拓展监管渠道,完善现有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率。

 

记者:实施产品安全追溯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哪些切实的帮助?

李素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对于企业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它不仅可以打造产品品牌效应,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是推动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高效的产品安全追溯系统,有助于企业实现对仓库、生产现场的动态管理,弥补其他管理软件的不足,让企业的原料、仓储、生产、 出货甚至是售后等环节实时可追踪。

 

记者:请谈谈我国产品安全追溯的发展态势。编码中心将如何促进这项工作的持续发展?

李素彩: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大众对消费安全诉求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会进一步提升,这将会推动企业、行业机构、政府部门加大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力度,加快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产品过剩阶段,互联网带来了透明消费模式,行业企业竞争压力将大为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而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无疑是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购买的重要利器。我国产品安全追溯即将进入井喷式发展的态势。

下一步,编码中心作为产品安全追溯领域权威机构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标准。目前,编码中心已经针对食品追溯领域,组织制订了多项标准,可基本支撑农产品、食品领域追溯体系建设。但是,对于汽车零配件、儿童玩具等领域,暂时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方案与标准。下一步,编码中心将会联合相关行业组织、企业,着力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为追溯体系在多个行业的应用夯实基础。

二是加大安全追溯大众教育。追溯的主要作用在于安全信息的传递,减弱安全信息的不对称。编码中心将会通过报纸专栏、电视媒体、专题讲座、地方巡展等方式,加大对追溯体系的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三是依托重点工程实现全面突破。完善的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今后,编码中心将依托《国家重点产品质量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聚集的各方力量,以及相关行业企业集群,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拓展业已建起的产品追溯体系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同时,逐步拓展试点领域,先实验示范、后逐步推行、再大面积推广。

四是加大商业化模式探索。下一步编码中心追溯体系建设,会集成更多的商务要素,尤其是交易平台与支付结算、供应链、物流等要素的结合,不仅可以保证质量,还能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商业模式和完美的用户体验。同时,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应更具有前瞻性,注意互联互通。现在涌现出很多新技术,不仅有传统的数字码、一维码、二维码,还有RFID、自动识别技术以及云平台、大数据、移动互联终端等等,我们会积极探索这些技术在追溯体系中的应用。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