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应用  正文

条码微站打造产品移动微门户搭建企业营销新渠道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1日 来源:《条码与信息系统》 作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张文梅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3月份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近9亿,中国正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而移动互联网应用凭借其信息传播迅速、受众广泛、针对性强等特性,加之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已成为社交娱乐、生活服务、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营销等各行业各领域努力经营和争夺的重要渠道。

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应用主要由各大互联网企业、软件提供商、移动电子商务企业等主导,对于商品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规模企业来说,想搭上互联网快车,通过互联网将企业生产的产品传达至社会消费大众,建起与消费大众便捷的直接沟通通道,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高技术人员自主设计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短期实现这个目标存在诸多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打造了 “条码微站”,意在为制造企业提供新的营销渠道,开启移动营销的大门,帮助企业跟上互联网发展步伐。

条码微站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为系统成员提供的一项新服务, 是企业宣传展示产品的平台,具备二维码营销、一码购物、源数据展示、产品分享、自动建站和数据分析六大项功能。该服务基于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标准化技术管理企业商品信息,以扫码识读技术作为信息导览方法,为企业建立移动门户,通过如下的解决方案将信息准确传达至目标用户,帮助制造企业打通与消费大众的沟通通道。

打造产品移动微门户

建立企业移动微门户,是企业开展对外宣传,推广产品的重要方式,但中小企业自行建站既需考虑开发与日常维护成本,又要加强对门户的宣传推广,否则难以汇聚访问量,最终不能发挥预期的营销作用。

而条码微站基于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的编码信息,提供灵活、实时的信息管理平台与丰富的前台展示内容,以二维码为信息入口,令企业的每个产品包装、宣传网页用户均导向企业微门户,传达企业更为全面、丰富的商品信息。

 

扫一扫 我的信息我做主

一维条码的手机识读应用已非常广泛,大量APP、浏览器等集成条码扫描模块成为读取海量信息的入口。但一维条码不存储具体信息,扫描后需返回相应软件获取商品资料,造成了同一商品信息各异的混乱状态。条码微站采用国际通用二维码,通过手机识读直接导向条码微站内容,避免向各扫描软件分流,实现了商品信息真正由企业自主发布。

 

全渠道通用二维码解决方案

二维码在手机购物领域的应用日益火爆,淘宝、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店铺二维码服务,卖家通过电商平台生成二维码并印制在包装或宣传材料上,消费者只需轻轻“扫描”二维码,便可直达指定店铺。但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卖家发现,当拥有数个或十几个销售店铺时,需要印制相应数量的二维码才能实现所有店铺的推广,既影响了包装美观,增加了二维码印刷成本,又为消费者带来不便。

条码微站是国家商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通用二维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微站后台可将所有店铺信息维护到自己的微站当中,而仅需生成一个二维码印制到包装上。消费者扫描微站二维码后,可通过“去购物”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店铺直接购买,实现了一个二维码对多销售平台宣传与导购的全面支持。

 

源数据树立品牌形象

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的商品信息来源芜杂,各种不真实数据充斥网络销售与宣传渠道,消费者越来越希望能找到产品的源头信息,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避免假冒伪劣产品。

条码微站的商品信息由制造企业直接维护与更新,真正确保了数据来自源头,且信息内容遵循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标准设置,不断将准确的商品信息向消费者及时传达。今后,消费者拿到印有条码微站二维码的产品,打开任何一款扫码软件,即可扫描二维码进入企业微站,获取商品的官方数据,避免冗杂信息带来对产品质量的担忧,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与满意度也将不断提高。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各企业对数据的分析运用已越发重视。当企业拥有商品信息及用户交互消息时,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发掘更多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与服务,将大大提升消费者满意度,进而拓展商品的市场空间。

条码微站可持续收集用户浏览的时间、地点和目标产品等访问信息,以及购买流向的产品、类别等内容,未来更可将同行业同类产品进行多维度比对分析,让企业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条码与信息系统》 2015第3期(总第127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2期》

《2024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