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视频中心  正文

《中国质量直播间》系列访谈:食品添加剂与食用安全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8日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本期的《中国质量直播间》,随着食品科技的进步,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改善了食品的口感、丰富了食品的色彩,增加了食品的产量、满足了大家的饮食需求。但是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不少与添加剂有关,甚至让我们一度“谈添色变”。

    今天我们特意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高彦祥教授和广大网友谈谈食品添加剂的现状与应用情况。

    高教授,您好,欢迎您!

    高彦祥: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高教授,大家对食品添加剂是很关注的,您是研究食品添加剂的专家,首先,请您给我们的网友介绍一下食品添加剂这个行业的现状和一些应用的情况。

    高彦祥: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食品添加剂包括23大类,其中,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还有其他类的这23种食品添加剂。

    我们国家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的企业大约在1100家,目前整体数量呈平稳状态。2013年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总产量达885万吨,同比去年增长7%;产品销售额达870亿元,同比增长5%;出口额达36亿美元。

    主持人: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对添加剂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近几年我们国家在食品添加剂监管方面都有哪些进展?

    高彦祥:我们国家添加剂行业发展很快,很多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有重大关系,说我们现在对食品添加剂的法规管理还在不断完善、不断更新,大家都希望知道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安全不安全,从我们来讲很多食品要用到食品添加剂。我国食品分类系统一般将食品分为16大类,目前除了少部分原粮,以及特殊人群食品,还有就是婴儿食品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之外,大部分食品都要用到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分为质量标准、检测标准和使用标准,我们国家这几年一直在制定新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目前已经制定20种颁布实施,还有20种已经制定完毕准备颁布实施,还有20几种已经制订完毕,准备颁布实施。同时来讲,我们对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从最早的1981年到2014年制定了各种添加剂的卫生标准和使用标准,从目前来看,我们的产品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是安全的。比如,我们经常食用的金华火腿,金华火腿需要使用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传统的护色剂,可以使肉制品形成良好的色泽,从而改善产品的质量和外观,还可以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起到防腐的作用。再有来讲我们经常消费的面包产品,面包也要添加面粉改良剂、乳化剂、营养强化剂、水分保持剂和食品用的香精香料等,让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色香味的产品。

    主持人:食品添加剂可以让我们的消费者尝到更鲜美的食品,样子看起来也更吸引人。据您了解,我国在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方面与国外相比,有哪些不一样?国外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高彦祥: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是有区别的,像中国、日本和美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都是采用肯定列表的形式,就是允许使用哪些食品添加剂,对中国来讲,已经制定新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估计在年底就会颁布实施。各个国家有不同的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我们国家自从制定《食品安全法》之后,我们对添加剂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同时这几年我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从1996年到2007年,从2007年到2011年,一直到今年,我们有4个新的版本在制订,在颁布实施,应该说我们从1981年制订第一个食品添加剂的食用卫生标准到今年2014年,我们发展的非常快,应该说是和国家接轨的,我们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应该说是安全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近几年,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热点话题比较多,比如果汁类产品、白酒类产品以及食用香精等等,您认为,食品添加剂在未来我国食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将承担怎样的角色?

    高彦祥:在我们食品添加剂行业有一句话是大家很认同的,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现在来讲,很多人认为食品添加剂少用或不用,但是对食品工业,不用食品添加剂就不能工业化生产产品,也不能生产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比如说果汁,我们不使用稳定剂,不使用色素,不使用香精香料,我们就生产不出来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再有来讲,比如豆腐,如果我们不使用葡萄糖酸内酯就不能制作出盒装豆腐,只能像豆腐坊一样做散装的豆腐卖给消费者。

    目前,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看法不一致,有的甚至认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毒有害的,刚才你提到饮料、白酒,现在来讲,饮料如果我们不使用食品添加剂,我们就很难制造合格的,人们喜欢消费的色香味俱佳的产品,白酒来讲,大家一直在消费,白酒从2012年一直有塑化剂问题的困惑,认为塑化剂是有毒有害的,其实,白酒本身并没有添加塑化剂这种物质,是通过管道、通过灌装设备污染了白酒,所以我们国家通过对白酒中塑化剂风险的评估,已经制定了合理的标准,这些标准如果能够保证,白酒应该是安全的,不会说因为塑化剂造成饮用白酒中毒的事件。

    主持人:现在很多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是有害的,放得越少越好,您对消费者如何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有什么建议吗?

    高彦祥:现在来讲,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添加到食品中的都是有害的、不健康的,添加剂来讲认为是添加得越少越好。其实,我们这几年的所有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与食品添加剂有关,包括我们所说的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这些都是属于非食用物质。对企业来讲,诚信有问题,把这些非食用物质添加到食品中去,这本身是违法的,同时让消费者感觉到,添加到食品中的添加剂都是有毒有害的,造成这么一个误区结论。尤其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这些认为是食品添加剂,其实这些不是食品添加剂是非食用物质,我们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哪些属于食品添加剂,如果说作为食品添加剂我们使用是安全的,只要不超过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就可以让消费者放心地去使用。

    主持人:高教授,“食品添加剂不是非食用物质”,反过来说“非食用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我们想请您给网友们介绍一下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区别在哪里?

    高彦祥:食品添加剂首先要有工艺必要性,能够在食品中发挥食品添加剂的作用,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必须要经过毒理学评价,让消费者放心的,要有安全保证,不会造成伤害或毒害,所以这是食品添加剂的一个必要条件,毒理学一定要经过安全评价是安全的。

    刚才我已经谈到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意义,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的本质区别就是非食用物质没有经过安全评价,没有经过各种指标的检测,它不具备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条件,所以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化学物质、把所有的天然物质都定义为食品添加剂,可以往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毒理学评价程序,认为是对人体无害的,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像非食用物质来讲,我们说的三聚氰胺和苏丹红都属于非食用物质,没有经过毒理学评价,在食品中也没有使用的工艺必要性,所以不能在食品中添加,这些物质很多,有些我们过去在十年前或在五年前还可用作食品添加剂,但今天来讲,我们已经取消了,如果取消以后再使用就是非食用物质。非食用物质在我们国家不仅仅是我提到的这两种,包括我们说的甲醛,包括现在标准的更新,取消了一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比如说面粉漂白剂、溴酸钾、过氧化苯甲酰现在都不能算食品添加剂,已经从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名单中删除,就变成非食用物质了,如果食品企业再使用溴酸钾或过氧化苯甲酰就属于违法的,和苏丹红、三聚氰胺是一样的性质。

    主持人:通过这次访谈我们对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区别有了更明确的认识,非常感谢高教授做客我们的直播间,请您对我们节目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高彦祥:通过这个节目普及更多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知识,让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网友了解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我也希望并祝愿《中国质量直播间》越办越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高教授!今天的节目到这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高彦祥

    高彦祥: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世界果汁加工联合会(IFU)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配料与食品添加剂协会副理事长。

    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授权12项。

    主要出版著作有《食品营养学》、《食品添加剂基础》、《食品工艺学》、《现代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技术原理》等。

    主要科研项目:承担“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稳态化技术的研究”;承担国家重点自然基金项目“食品加工过程中关键化技术及科学问题”;博士点基金项目“超高压条件下乳清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反应及其机理研究”承担与匈牙利布达佩斯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合作项目“超声波强化超临界萃取叶黄素”;承担与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大学国际合作项目“亚临界水萃取植物籽渣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与深圳波顿香料有限公司共建“香精香料研发中心”;与上海爱普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与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共建“功能食品与粉状食品研发中心”。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