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特别报道  正文

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助力食品产业 数字化转型与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

“标签连接中国”食品行业公益培训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4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张芃

自古“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健康、安全及卫生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追求, 也与国家发展大计息息相关。如何用科技手段解决食品安全相关问题,是科技界和产业界共同面临的命题。
为落实国家《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部署,强化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主办\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承办的“标签连接中国”食品行业公益培训会在江西省南昌市成功召开。本次培训会是为食品产业链上有关各方搭建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通过专家介绍食品行业有关政策、标准、技术、案例和经验,引导食品企业创新思路,共同探讨中国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蔡玮、编码中心总工程师李建辉致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标准处处长齐小宁和四级调研员逄炯倩、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曾建华、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方方,以及来自编码中心、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另外,雀巢、星巴克、百事、农夫山泉、蒙牛、可口可乐、迪卡侬、重庆德庄、嘉吉投资、金锣、江中食疗、李渡酒业、汪氏蜜蜂园、万载千年食品等300多家企业的近400名代表参与了本次培训。
蔡玮在致辞中强调,作为食品行业的从业者、监管者必须时刻牢记食品安全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也是食品行业的生命线。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为先的原则,从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各个环节把控食品安全,确保消费者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食品标签作为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于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选择合适的商品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重要依据,是食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更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的重要抓手。食品标签在保障食品安全与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食品标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
蔡玮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培训会,能够让与会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标签标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够让食品行业的从业者们积极参与“标签”国际化、数字化、智能化变革,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助力食品安全数字化转型、提高区域标准化、智能化和品牌建设水平。
李建辉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培训会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主题教育部署要求,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码中心作为国家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自2000年开始,率先开展国内外的食品追溯政策、法规和标准的技术跟踪与研究,并把追溯概念引入中国,大力开展食品追溯的宣传、教育、试点、推广等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标准制定、项目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未来,编码中心将继续发挥商品条码作为产品信息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作用,促进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实现“共享、共创、共赢”的高质量发展。
在培训环节,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副研究员于航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室副主任王华丽,分别带来了主题分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标准解读及修订内容,明确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作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抓手,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阐述了促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落实,切实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重要性。
编码中心应用推广部的二维码应用技术研究员支俊凯、应用推广部食品安全追溯主管吴新敏、产品开发运营部追溯平台运营边琳、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物品编码中心主任缪延晖、京成云马(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蔡灿亮就GM2D推动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GS1标准助力食品安全全程追溯、食品安全系统应用GS1标准的成功应用案例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本次培训会将权威的政策解读与食品安全相关评判标准的讲解相结合,详细介绍了 GS1标准在食品追溯领域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通过这次会议,相信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GS1标准,为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夯实基础。
张芃
作者单位: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23年第4期总第103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