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特别报道  正文

“条码追溯”客户端:消费者身边的追溯专家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3日 来源:《条码与信息系统》2013第3期 作者:张 峙/文

导语: 平台之于追溯,如若桥梁。2000年以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食品安全追溯领域积极跟踪国内外最新发展,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追溯技术,不断探索追溯技术在我国的实践应用,通过多年的积累,在编码方案、标准制定、指南发行、应用实施...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公众提供无缝化的互联网服务成为可能。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化使用,支持了查询需求从计算机端不断向手机端延伸。由于公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也逐步增强。

正是基于当前国内大环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充分利用自身多年来开展的商品信息采集的数据优势,研发了“条码追溯”移动端软件。“条码追溯”移动客户端的开发目标是希望向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普通公众等三大社会群体提供差别化服务:为企业提供溯源信息的集中化管理;为政府监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溯源信息的窗口。“条码追溯”已经发布了支持Android系统和支持iPhone OS系统的两大版本,覆盖了目前绝大部分的智能手机平台。

“条码追溯”由首页、搜索、扫描、历史、更多等模块组成,如图1。软件能完成的功能包括:

 

图1 “条码追溯”首页界面

 

        条码拍照扫描  “条码追溯”能自动调用手机摄像头,能对商品条码进行拍照,并能将拍摄内容解析成条码信息;

        企业信息显示  通过扫描条码可以查询出生产该商品的企业信息;

        商品信息显示  通过扫描条码可以查询出生产该商品的详细信息(如图2);

 

            

图2 产品查询界面

 

 追溯信息显示  通过商品条码和生产批次信息,结合电子信息追溯演示平台,可以查询出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如生产数据和检验数据;

 诚信信息显示  通过查询到的企业信息,可以查看企业的不良记录及以往的投诉信息;

 预警信息显示  食品生产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食品追溯平台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消费者通过手机可以查询某一地区所有食品安全情况,或者某一个食品安全预警情况;

投诉举报  消费者购买了不合格食品后,可以通过手机采集相关证件,向追溯平台进行投诉举报,同时消费者可以查询该食品其他消费者投诉信息供其参考。

“条码追溯”软件从正式上线至今已经突破7万的下载量,而每日的下载量一直保持在150次以上,月留存率为12%。

 “条码追溯”软件作为编码中心的官方手机客户端,为零供企业提供了准确及时的商品信息,大大提高了零供双方在商品信息交换方面的效率。作为权威的手机查询软件,“条码追溯”在全国各地的质检机构和市场执法机构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

 通过自身大数据优势,为公众提供商品基本信息、产品质量诚信信息及追溯信息等也是“条码追溯”软件的重要功能。

目前编码中心向所有系统成员提供产品追溯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成员可以利用自身的GDS会员卡登录“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www.chinatrace.org)(以下简称“追溯平台”)。追溯平台为生产加工企业和经营企业提供了定制化的追溯管理系统,能协助企业实现从原料、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运输到销售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与管理,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产品追溯服务。同时,追溯平台还为政府监管部门及普通公众提供相应追溯数据查询及投诉信息服务(如图3)。

 

图3 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

 

       系统成员完成产品追溯数据的采集上传后,系列追溯数据是如何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呢?

       首先,利用编码中心开发的官方手机客户端“条码追溯”扫描产品上的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就能直接显示该企业及产品相关信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四部分的信息,包括:企业信息、产品信息、生产安全信息、追溯数据。

       生产安全信息中还包括三部分内容:预警、召回和诚信(如图4)。点击上述三项就会分别呈现更加具体的内容,如预警记录、预警详情、召回记录、召回详情和诚信详情等展示界面。

 

    

图4 企业及产品信息界面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