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特别报道  正文

科技赋农,未来可期

数字农业离我们究竟多远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9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王富增

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与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条轮子。尤其是科技,新技术、新发明总会给社会的生产关系、商业关系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冲击和颠覆。农业作为最古老的产业,从传统到现代,从机械化到智能化再到数字化,也一次次被科技推入新的发展进程。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农业也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我国如何利用新科技更快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值得我们探寻。
 
农业赛道,任重道远
从1.2万年前世界农业诞生开始,农业便成为人类文明的根基,也是各国保障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进入21世纪,伴随着全球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农业生产的技术、方式也开始与数字化接轨,各国农业发展竞赛也进入数字农业阶段。
数字农业这个概念是在1997年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士正式提出的,它指的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数字农业也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了一个集合概念。
从技术层面讲数字农业包含了: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集合,最终可归纳为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部分。
从生产方式讲,较之于传统农业,数字农业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现农业生产决策的科学化、生产的专业化、管理的精准化、信息化、运营的低成本高效化、产品的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
如今,在全球“数字农业”技术研究和应用赛道上,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荷兰等发达国家走在相对前列。比如美国在90年代用于农业科技的经费就达到了600亿美元,如今农户通过电脑、手机或者iPad,实时了解农场的土壤结构、作物长势、灌溉施肥、农作日志、病虫害情况,并且可以预测收成、预估盈利和管理库存已经实现普及;德国在开发农业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并由大型企业牵头研发“数字农业”技术;日本已有一半以上农户选择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效率与流通效率,也有助于解决农业劳动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以色列一直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闻名于世,越来越的农业领域正通过热像仪、传感器、无人机、卫星图像等技术监测使得实时数据及时传达给农民,大幅提高了农民相应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农业损害、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产量;荷兰在设施农业领域已实现高度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利用大数据进行管理和防控、生产。
较之于这些研发及应用走在前列的国家,我国“数字农业”的研发和应用目前还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阶段,主要表现为一种研发“热情高涨”,应用“冷淡观望”状态。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碎片化农业的现象,导致土地不集中,生产分散化,让好的设备和技术“英雄无用武之地”;二是网基础设施薄弱、投资成本高,让很多有意尝试新技术的生产者“可望而不可即”;三是人才缺乏,城镇化发展使得更多的年轻人走向城市,不愿从事农业,而从事农业的人普遍呈“老龄化”状态,对新技术“望而却步”,难以学习和接受;四是农业科技企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尽管近几年我国已有大小近千家农业科技企业从不同维度拔地而起,但从整体看,大多企业处于重硬件、轻软件阶段,创新能力低,同质化现象严重,有数据、没智慧,应用场景单一,持续服务能力不足,落地效果相对差,使得新技术的推广难度加大;五是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仅为0.77%,远低于全国科研投资强度1.7%的水平。
整体而言,中国农业新技术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仅为43%,发达国家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中国农业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和科研投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现代高科技农业赛道上,我们还要努力追赶,任重道远。
 
技术赋能,颠覆创新
从系统性角度看,即使一些发达国家在研究和应用领域走在前列,也还处于一个初期的阶段,“数字农业”仍是一片蓝海,存在巨大的开发空间,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在农业应用场景的研究和探索将不断给数字农业赋能,影响数字农业的发展。
物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已被列为物联网18个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数字农业中数据的主要来源,奠定数字化农业的基础。
从本质上讲,农业物联网是一套数控系统,一般应用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 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 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 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在应用场景上,农业物联网主要体现在通过实时收集并分析现场数据及部署指挥机制的方式,达到提升运营效率、扩大收益、降低损耗的目的;通过可变速率、精准农业、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等多种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推动数字农业流程的改进。
农业大数据是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的实践,涉及到耕地、播种、施肥、杀虫、收割、存储、育种等各环节,主要是在开放系统中收集、鉴别、标识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参数、模型和算法来组合和优化多维和海量数据,为生产操作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并实现部分自动化控制和操作。
农业大数据是数字农业的中枢神经。目前,农业大数据主要集中在农业环境与资源、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和农业管理等领域。在具体应用中农业大数据主要体现在:围绕农情监测、精准施肥、智能灌溉、智能管理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水平;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监测区域内的农业自然灾害、动物疫情、植物病虫害等农业灾害;利用大数据分析土地资源、农业生物资源、生产资料;对重点农产品、农业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从区域分析、指标分析、专题分析、综合查询等角度对农业生产经营进行全面的汇总、分析,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大数据可视化呈现,为农业管理决策和产品市场销售提供数据支撑。
人工智能是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的应用载体,也是激活农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助力农业生产精细化,能够代替部分人力,从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比如在产前阶段人工智能可通过对土壤成分的检测分析,选择适宜种植的作物品种,合理施肥;在产中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可识别作物品种、病害程度和杂草生长情况,实现智能预防和管理病虫草害,减少经济损失;在产后阶段,具有计算机视觉的机械臂可进行农产品采摘、售前品质检测、分类和包装、物流溯源等工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全阶段的渗入,对推进农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外农业领域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融合模式和较大范围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应用场景体系为:利用人工智能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及环境数据进行建模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通过智能识别软件,能够精准判断植物病虫害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帮助培育更好的植物基因,创造更安全、更高效的农作物保护产品和化肥;通过农业机器人来实现种植、采收过程中对部分人力的替代,如喷药、采摘、产品分拣等。
在实现“数字农业”过程中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是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如果说“数字农业”是未来农业一座漂亮实用的摩天大厦,那么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则是构成这座大厦坚实的地基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没有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就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品质化,就不会迎来“数字农业”的美好春天。
 
乡村振兴,科技先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的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更是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曾创造过灿烂的农耕文明,但近代以来,因土地政策、生产观念、生产方式、技术创新等因素,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的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落地与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帮助生产者生产高品质、标准化的产品,实现质量和产量的双丰收,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的农产品的需求,有利于拓宽销路,打造品牌产品;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就能帮助生产者对农资、水肥精准合理的投入,对病虫害做出提前的预防,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不必要的灾害;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降低人工成本和损耗,提升生产效益,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新农人加入农业大军,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就当前而言,虽然出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应用的诸多制约因素,但是从政策层面和企业实践层面都为“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支撑因素。
在政策层面,2017年和2018年数字农业都成为农业农村部重头戏,并颁布试点通知,连续2年发文: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开展精准作业、精准控制建设试点,探索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和产业化模式,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样板,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除此之外,国家一系列土地政策和农业科技项目扶持补贴政策的出台,也将进一步打破数字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快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到数字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探索层面,百度、腾讯、阿里、美团等行业巨头,也逐渐开始进入“数字农业”领域的投资和探索。如2018年2月6日,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合作,为全面实现人工智能养猪投入数亿元;2018年10月百度云就和中化农业携手,基于百度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领域积累,合力构建了智能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通过和各种物联设备、信息、数据、传感器结合,实现从大田到精作的全流程信息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精准种植”;2018年11月20日京东高调宣布进军AI养猪业,在该领域推广使用包括: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和神农系统(SaaS),独创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3D农业级摄像头等先进设备。目的是打通养殖全产业链,实现农牧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互联网化;2019年初腾讯宣布筹备近两年的“AI生态鹅厂”已在贵州贵安新区完成项目主体建设,预计于年内投产运行,届时,AI技术将实现对鹅养殖行业的全面管理,实时监控,高效化的运作体系,大数据的处理,这些也都将深切地影响传统的农业养殖业,之后腾讯又利用植物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建模,模拟气候和植物的生长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一项成绩引发关注,而且还获得国际人工智能温室种植大赛的亚军。从养鹅到种菜,腾讯不断深入农业的各个领域,也成为了腾讯切入农业领域的关键点,而腾讯同样将AI人工智能应用在了农业中,从而实现农业的智能化;同样在今年年初,美团“未来食物农场”实验基地在北京延庆正式落地。据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食物农场”是食物领域的一次新的尝试,将AI技术运用到水果、蔬菜、甚至是肉类的培育中,让大家提前品尝到未来的食物。“未来食物农场”概念中的“夸夸水果”采用AI大数据技术,给水果赋予信心能量,让食用者使用后变的自信开心,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人减缓社交恐惧症、拖延症、晚睡强迫症、WIFI依赖症等现代病。除了“夸夸水果”外还有“不认蔬”和“DNW认证肉类”这两位成员,蔬菜方面比水果的难度大还在努力中,而“DNW认证肉类”现已有了重要的技术突破,“DNW认证肉类”其实是一种菌类,利用植物语言的破译,通过干涉引导,可以让菌类在生长过程中就完全长出肉类的口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貌似遥远的“数字农业”技术产品,就会走入寻常家庭的餐桌,成为寻常的食物。
当然,除了行业巨头在“数字农业”领域的探索外,一些中小企业、合作社、家庭农产也在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尝到了甜头。“科技兴农”将成为农业生产者和全社会的共识。从观望到尝试再到积极参与,随着新技术在农业领域越来越多的落地与推广,借助后发优势,从量变到质变,从根本上改变乡村产业结构,快速推动乡村经济的振兴,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5G来袭,未来可期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缩写,作为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已经悄然进入人类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5G而言,我国已走在世界前列,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5G技术的领头羊和佼佼者。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这意味着对于农业而言,5G或将成为推动我国“数字化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5G对推动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先看5G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华为发布的《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表示,与2G萌生数据、3G催生数据、4G发展数据不同,5G是跨时代的技术,除了更极致的体验和更大的容量,它还将开启物联网时代,并渗透至各个行业。较之于4G,5G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传输速率快(未来5G网络的传输速率可达10Gbps,这意味着手机用户在不到一秒时间内即可完成一部高清电影的下载);二是支持各类智能设备(5G网络中看到的最大改进之处是它能够灵活地支持各种不同的设备);三是网络连接广泛(5G网络实现更多网络连接,不仅要支持更多的数据,而且要支持更多的使用率)。
具体到数字农业,5G将提升的是数字农业价值链中移动网络环节的效率,联动前后环节适配技术升级迭代。若5G商用落地,前环节中的装置/设备制造商、联网供应商,后环节中的联网平台、应用供应商、数据分析、系统集成商和外包供应商、终端用户等众多参与方将受益来自移动网络的技术革新。
从应用场景看,5G时代农业领域四个方面颠覆式发展:一是种植的精准化,5G因高传输速率将比4G更加实时精准实现墒情(旱情)自动预报、灌溉用水量智能决策、远程、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等功能,并且将数据及时反馈给技术人员;二是管理智能化,5G时代,观看者不仅是人,还有机器,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由机器可以代替人监管农作物缺少什么、将发生什么病虫害,并及时给予处理,5G就是机器快速、精准执行人的命令;三是产销关系扁平化,5G的高传输率和网络广泛链接,可以实时发送图像数据让消费者了解菜园作物状况,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后顾之忧,更进一步拉近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同时通过5G技术,可以将消费者家庭的冰箱和农业生产基地链接起来,让冰箱和基地产生交互关系,比如冰箱出现蔬菜减少或不新鲜现象,会主动发指令给基地,让基地根据需求及时配送;四是产地管理智能化,因5G支持各类智能设备,当无人管理时,机器和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比如打开和关闭温室的窗户,自动浇水施肥并把信息远程报送管理人员。
5G时代下的数字农业,各种的先进设备、软件和农业相结合。农业的生产关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工人也可像都市白领工人一样,坐在办公室,通过一部手机对机器的命令,就可管理一大片农业产业园;消费者坐在家里,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采购看得见的新鲜安全农产品,而不在对农残、药残、重金属等产生担忧。进入这样一个时代,才是对农业和人的真正解放。
想象是美好的,但要实现美好的想象还需要不懈的努力。我国若在数字化农业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成为数字农业强国,还需要重视以下发展道路:一是要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和确权改革力度,解决农业碎片化问题,为规模化、集中化、产业集群化的转向奠定基础;二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加速先进技术的应用落地;三是要推动整体思维和系统认知分析技术的发展,农业领域的科学突破必须突破单要素思维,从资源利用、运作效率、系统弹性和可持续性的整体维度进行思考;四是鼓励与倡导建立“公司+农业园区+市场+农户”的组织形式,确保新技术的市场化、持续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五是要扩大数字农业的场景,只有场景应用的越多,成本才能下降,才能体验效益;六是实现各产业要素的协同发展,数字农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策、资本、技术标准研发、成果转化、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形成一套良好的农业产业体系,而不是技术的简单应用和堆砌;七是推动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只有接受新观念,才能打破旧思想,在数字农业的落地实践中要重视教育、科研、推广的相互结合,这样才能使应用者积极参与,研发者切入实际,推广者稳步推进。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数字化农业时代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去拥抱它,让它的光彩照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单位:山东启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9年第5期总第80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