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特别报道  正文

GS1全球标准持续助力行业发展壮大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0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邱江风

导语: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断扩散,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危机,它让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人前所未有地联系在一起,也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当前,为了共同利益,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全球范围内加...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断扩散,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危机,它让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人前所未有地联系在一起,也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当前,为了共同利益,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各个领域的国际间合作。作为一个中立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GS1自创立45年以来,始终坚守着初心和使命,一直致力于维护全球GS1编码大家庭的健康和安全,将各个行业聚集在一起,制定和实施可交互操作的全球统一标准,为GS1在世界各地的200多万家会员提供标准与技术支持。
在这场危机的影响下,供应链的整个链条被延伸到了极限。无论是应对灾难,保持货架食品有货率、网上购物,还是重要医疗保健产品高效无缝的流动,GS1始终肩负着为行业带来新的价值的巨大责任。从供应链的基础层面看,要想将货品准确无误地送达目的地,所有货品必须要有唯一标识,且描述货品的基础数据必须准确、公开和有效地共享,这样才能贯通整个供应链,才能实现货品精准送达的目的。而GS1标准有助于实现这一点。
这场危机的另一个巨大影响是引发了数字通信的急剧增长,导致了数字化转型时代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飞速形成。人们一旦从这场危机中走出来,就会养成各类诸如虚拟通信、远程工作和学习等新习惯,而那些已经依赖送货上门和在线服务的消费者很可能会继续延续这些习惯。数字化转型具有无限的潜力,但前提是驱动它的数据必须是准确的、最新的。
在这些方面,GS1拥有超过45年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目前GS1标准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食品、物流、建材、服装、医疗卫生、新闻出版和服务业等商业流通领域,全球商超每天扫码的次数达60亿次,手机扫码达百亿次,极大地提高了全球供应链效率。当前,面对这场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GS1遍布在全球的114家物品编码机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致力于为GS1会员提供服务,尽一切努力帮助行业企业变得更加强大;将始终坚持与各行业合作,帮助在物理和数字商务世界之间架起桥梁,尤其是在医疗、零售、运输和物流领域,共同做好应对准备,提高供应链敏捷性和透明度。
GS1 主席兼总裁Miguel Lopera在编码成员组织(MOs)的视频采访中谈到了GS1如何应对危机,并帮助行业变得更加强大的三大理由:
 
GS1帮助行业更加壮大
我认为有一些事情或概念,对于克服这场危机将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是团结和协作。当你看到GS1的原则时,你会发现我们是一个中立的、非营利的组织。这就是为什么GS1有那么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因为他们可以把我们看作是值得信任的顾问,所以在这个困难时期,企业如果在产品的可追溯性、供应链的低效性、在线销售的挑战、市场的有效性等方面存在问题,GS1都可以提供帮助。
 
GS1打通了供应链整个链条
供应链是GS1的核心,也是与GS1合作的企业的核心。但是,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现在人们才开始随处可以听到关于供应链的消息,知道供应链对于他们能够去超市买到东西、去药店买到药品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这个“买得到”的背后,有一个运作的供应链在支撑,产品在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移动到其他地方。这所有的背后,实际上是因为有一门全球化的商务语言——GS1标准(商品条码)在把全球制造商、零售商、医药供应商、销售商、物流商等供应链的各个节点贯通起来,使之正常运转!
 
GS1为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架设了桥梁
对于国际物品编码组织来说,我们已经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做好了“虚拟”方面的准备工作。我认为GS1标准在帮助商业的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连接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商业的数字世界里,商品的数字化、商品的数字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但只有这些数字信息安全、可靠、及时、有效,能够被唯一识别,才能让“两个世界”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当我们展望2021年,甚至更远,社会将发生很大变化,业务也将以不同的方式运作。让GS1标准为现在和未来,更好地服务这个新世界,为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邱江风 供稿)
《条码与信息系统》2020年第5期总第159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