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特别报道  正文

商品二维码为零售行业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7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何华清

受疫情影响,中国线下零售行业遭受巨大冲击,也必将加速中国零售行业在供应链的全新思考。整体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在近两年出现疲软的态势。对于线下实体零售行业来说,通过企业结构改革成为供应链的主导企业,简化供应链的整体流程;直面消费者,围绕消费者需求,从“便捷”和“体验”角度考虑改革方案。线上线下零售从之前的割裂敌对走向融合共赢,是大势所趋。因此,整个零售行业都在寻找更好连接线上线下直面消费者的媒介。
 
二维码成为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
当今现行的一维条码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零售业,作为具有全球通用性、国际统一性的编码标识技术体系,随着50多年来的发展,全国零售行业在努力改进其各种业务流程以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一维条码数据承载量小、编码结构不灵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二维码因为强大的数据载量成为零售企业首选的解决方案。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通信的发展,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方式。为了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挑选出满意的产品,消费者需要获取更完善的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和促销信息。生产企业也需要线上线下立体式的宣传产品和促销活动来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和企业产品的销售,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瓶颈亟待突破。
 
商品二维码的诞生
二维码在应用初期,由于没有标准可循,出现了一系列混乱现象:
编码标识不统一。二维码编码数据结构由各个供应商或服务商自行编写,需要不同的软件进行解读,造成一物多码,扫码困难;
碎片化严重。国内互联网服务商或电商在拓展二维码业务时,发现非本公司的二维码,就对其进行屏蔽或不跳转,形成平台壁垒,造成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影响消费者体验;
二维码安全问题。二维码复制成本低、技术较为开放,常被不法分子在二维码中植入恶意网站、钓鱼网站等,使消费者对二维码逐渐失去信任。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互联网公司以及行业专家一同编写制定的《商品二维码》标准对于规范我国开放流通领域二维码的应用,搭建二维码良好生态系统,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有效解决上述二维码使用乱象打下基础。
 
商品二维码为零售行业带来改变
安全且唯一的二维码。商品二维码由编码中心统一分配和管理,满足GS1国际标准,企业一旦采用,即可保证每种商品在全球拥有一个合法的、公认的且全球唯一的二维码。
避免一物多码。商品二维码具有使扫码设备自适应识别移动应用端的功能,编码数据结构灵活,通过一码扩展多个网址,满足企业对商品的促销活动,避免了一物多码,解决了平台壁垒,极大扩展了商品信息,同时提升商品外包装美观度。
实现追溯和防串货功能。商品二维码强大的承载功能可精细到“一批一码”“一物一码”,帮助企业实现单品追溯和防串货功能。
拓宽销售渠道。商品二维码默认承载了零售商品条码的所有编码信息,不仅可以兼容传统零售下的现有POS系统、ERP系统以及销售管理系统等,还可以与线上各类电商平台进行对接,通过扫码实现跨平台、跨系统的全网应用,拓宽销售渠道,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使用商品二维码,编码中心搭建了国家二维码综合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二维码综合服务平台
 
直面消费者。使用商品二维码可以为生产企业与消费者架起沟通的桥梁,让生产企业直面消费者,打破传统生产企业只能面对经销商或分销商现状,并帮助企业进行全网数据统计分析,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如图2所示。
图2  利用商品二维码进行全网数据统计分析
 
商品二维码为消费者带来新的购物体验
商品二维码拥有更高的信息安全度,所承载的网址必须遵循HTTPS网络协议,不能随意篡改,极大程度降低了扫描二维码访问到钓鱼网站或病毒网站的风险,提高了扫码安全性,保护了消费者的信息财产安全。消费者只需扫一个码,即可了解该产品的详细信息、促销活动、售后服务等,解决消费者面对一物上多个码的困扰,既能享受线下购物体验,又能享受线上直面产商。
通用且唯一的商品二维码能兼容各类线上线下应用,通过一码绑定多种服务,解决了平台壁垒及安全疑虑,降低了消费者扫码安全风险。可实现一批一码、一物一码、追溯防伪等功能,满足了零售行业、不同应用以及社会大众对商品二维码线上线下追溯、防伪等不同场景应用的需求。
“标识连接用户”,商品二维码将成为消费者和厂商沟通的桥梁,零售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更深入地分析消费需求。在商品二维码应用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扫码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最大化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为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力支持,也为零售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都办事处  何华清

《条码与信息系统》2022年第1期总第167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