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特别报道  正文

浙江“浙食链”推动食品安全追溯

——基于GS1编码的追溯监管系统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7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导语: 按照国家的有关工作部署,浙江省在数字化改革过程中对此率先破题,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创新构建以“1266”体系为内核的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该系统自2021年3月15日上线以来得到快速推进,推动了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大幅跃...
食品安全是个系统工程,包括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等多个环节,涉及对象和场景既多又杂,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挑战。食品安全治理难主要在于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难;主体责任落实难主要在于食品追溯难,尤其是基于信息标准化的追溯。按照国家的有关工作部署,浙江省在数字化改革过程中对此率先破题,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创新构建以“1266”体系为内核的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浙食链”)。该系统自2021年3月15日上线以来得到快速推进,推动了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大幅跃迁,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已经成为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浙食链”系统以“1”个基于GS1编码规则的“浙食链”溯源码贯穿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以品类码、批次码、单品码等为编码;围绕食品安全“从农田(车间)到餐桌闭环管理、从餐桌到农田(车间)溯源倒查” 的“2”个目标;构建“厂(工厂)场(农场)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 的“6”个应用场景;实现“一码统管、一库集中、一链存证、一键追溯、一扫查询、一体监管”的“6”项功能。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用户体验,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并进行高频次迭代升级,已成为生产经营者的重要生产力提升工具。
 
GS1为“浙食链”提供数字规则基础
规则统一、形态多样,方便企业赋码上链
按照GS1编码规则和标准,以商品条码为核心,构建“商品条码”““商品条码+批次号”“商品条码+批次号+序列号”不同的编码,见表1,生成该商品的全球唯一的溯源码,并据此“样样赋码”“一码统管”,汇聚产品“厂场阳光”“批批检测”、供应链流转和企业自定义等数据,形成立体画像。
表1-1 品类码编码
 
表1-2 批次码编码
 
表1-3 单品码编码
 
对于本地产预包装食品,鼓励生产企业在外包装直接印制溯源码,录入上传每批产品自检报告,产品方可上链出厂销售。
对于本地产食用农产品,市场监管和农业部门互通“农产品合格证”“肉类检验证明”等数据,严格准入准出衔接机制,种养殖环节源头赋码,带码入市。
对于省外输入食品,要求市场首站经营者报备产品信息上链,生成产品电子追溯码,在手机端或PC端显示,并根据证照及检测数据显示为“红、黄、绿码”,然后分级管控。
对于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冷链食品等高风险高价值产品,则要求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印制或粘贴溯源码,且要求高精度追溯到每件最小包装。采用第一种赋码方式(仅标GTIN信息),企业几乎不增加额外成本。浙江省赋码方案与近期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行的商品“二维码迁移”方案完全一致。
接口统一、渠道多样,引导企业扫码成链
食品在源头完成赋码后,下游进出库扫码即可形成完整的追溯链条。由于食品流通业态复杂、高频量大,必须统一数据接口,提高用户体验,养成用户习惯,最终实现“件件扫码”“一键追溯”,如图1所示。
图1  “一键追溯”流程示意图   
 
图2  聚合支付流程示意图
 
扫码索证  经营企业扫码即可完成索证索票的法定义务,方便省事,数据可信。尤其是对于肉类管理,通过积极争取农业部支持,率先于全国开展肉类无纸化交易试点,通过“浙食链”扫码交易即可同步开具肉类检疫电子分销证明,又节约了大量排队开票等待时间以及票证印刷、打印费用,受到了市场管理方和经营企业的热烈欢迎。
聚合支付  开发了带有聚合支付功能的二维码,在扫码进出库时同步完成货款支付,避免经营者一次交易两次扫码,方便企业操作的同时成为一个流量入口,如图2所示。
系统对接  对拥有自建货物管理系统的大中型企业,“浙食链”开发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与企业系统实现数据对接,企业利用原有扫码设备和管理系统即可实现无缝上链,避免二次录入、重复劳动。
模板统一、方案多样,督促企业亮码晒链
根据经营业态不同,设计开发全省统一的亮码模板,督促企业展示包装码、柜台码、标签码,方便消费者“一扫查询”和监管人员“一体监管”。
包装码  对于产品外包装上已有的二维码,可以直接扫码查询到该产品的企业自检报告、全国范围监督抽检结果、“阳光工厂(农场)”实时监控画面等信息,让消费者买得明白。
柜台码  对于大量无包装的食用农产品,要求农贸市场摊贩、生鲜水果店等中小食品经营者在柜台上亮码经营,消费者可以扫码查询柜台上多个食品的电子溯源码信息,如图3所示。
图3  柜台码示意图
 
标签码  对于省外预包装食品,要求大型商超在产品价格标签上加印溯源码,消费者可以扫码获知该产品的产品报备、监督抽检和供应链(已脱敏)信息。在消费者扫码查询页面统一开发“扫码登记”和“举报投诉”按键。对于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水果等高风险食品要求消费者扫码登记完成闭环;当消费者查询信息有误时,可以一键举报投诉,督促经营者改进。
数据统一、协同多跨,开放各方用码增链
以“浙食链”系统为数据网络中心联通政府、企业、平台、个人四类应用主体,实现“一库集中”并使用区块链“一链存证”,构建“中心交互,四侧打通”的食品供应链信息生态体系,从而促进行业降本、监管增效。
自成系统  将“浙食链”与原有食品安全业务管理系统充分融合,优化行政许可、日常监管、监督抽检、风险分级、阳光厨房、校园食品智控等模块,实现“一码查风险”。
互成系统  对接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海关等业务系统,实时获取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土壤检测、人员健康证、入境检验检疫等数据;同时集成了市场监管部门自身的执法处罚、知识产权、体系认证、企业荣誉等业务数据,实现“一码知全貌”。
共成系统  “浙食链”数据面向社会进行授权开放,目前已对接各类社会系统1,315个,在监测企业数据的同时向企业推送权威监管数据,方便企业进行供应商审核强化信用管理,根除证照、票据和检测报告造假,提升企业自律意识和水平,实现“一码行天下”。
 
“浙食链”助力食品安全治理变革之路
目前,“浙食链”根据需求导向版本迭代52版,共有注册用户20万家,日活跃用户数6.3万家,系统累计访问量4,237万人次,日均访问量12.28万人次,已实现全省90个县(市、区)应用全覆盖,在食品生产企业全覆盖,所有农批市场全覆盖,所有大型商超全覆盖,进口水果、猪肉等重点品种追溯全链条覆盖,用户好评率达到96.7%,初步实现了“要我用”到“我要用”的转变。
“厂场阳光”源头智治
通过在食品生产单位的生产场所关键控制环节安装视频监控,对食品生产单位的生产加工过程和质量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管。目前,已建成阳光工厂5,066家,已接入视频监控2.2万个,“阳光工厂”的生产企业中占比达81.5%。特殊食品、桶装水、乳制品、白酒4类生产企业已实现全“阳光”。 
“智慧物联”精准风控
聚焦危害来源识别、关键限值控制、实时偏差纠正、自查数据上传,深入开展“寻找关键控制点(CCP)”行动,推动1,200余家企业运用CCP防控举措加强食品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已安装物联感知设备1.46万个,推进“CCP在线智控”,在线监测生产过程关键参数,实现CCP风险在线预警、闭环处置。
 “批批检测”严管质量
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浙食链”系统上传出厂检验报告76.8万余批次,监管部门通过监督抽检将抽查结果跟企业出厂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对发现检测结果不一致的2,046批次要求企业自查整改,倒逼企业落实出厂检验主体责任,避免出厂检验形式化。
“样样赋码”重塑业务
“浙食链”上线至今已经累计赋码2,803.4万批次,扫码流通4,244.7万次,节约纸张超200吨,节约费用超过260万元,在实现低碳、环保、经济的同时,彻底改变过往索证索票“一张白条走天下”的局面;追溯数据可读、可信、可存,真正让生产经营者将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销货登记的法定义务落实到位。
“时时追溯”消费放心
“浙食链”系统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监督权,扫码消费、扫码举报已经蔚然成风,消费者“用脚投票”倒逼企业上链并落实主体责任,有效形成社会共治良好局面。2021年,社会各界共计扫码查询1,785万次,监管部门查处案件4.05万件,同比上升100.02%。
未来,浙江省将紧紧围绕食品安全追溯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抓住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企业,全面“整链、固链、增链、用链”,扩大赋码上链覆盖面,提高上链数据质量,以生产(流通)源头管控为起点,建立食品安全全过程的监管流程,打造了食品安全全链条闭环管控体系,通过“浙食链”采集食品进货报备和交易信息,实现交易票证的全程电子化流转,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让老百姓买卖明白、消费透明、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条码与信息系统》2022年第5期总第171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3第6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