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条码技术  正文

巧用数据分析提升商品数据采集率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8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章嫔 柏蓓蓓

大数据时代,统一的物品编码与标准化的产品信息将拥有巨大价值,每个企业实施商品信息同步都需要一个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引导和帮助零供企业了解信息同步的意义与应用是一项重要工作。

成熟的信息技术是零售商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因素,全球数据同步(Global Data Synchronisation,简称GDS)为企业提供一个全球产品数据平台,该平台在国内即为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依照GS1数据池国际标准构建的,集产品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商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采用自愿协调一致的标准,以权威准确、详实全面的高质量商品信息为基础,为商品的制造商、零售商、批发商以及咨询机构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整个供应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基础。服务平台目前具有上亿条商品信息。
随着GDS推广和应用深入,商品条码扫描从最初的商超发展到现在的手机移动端,从POS结算到商品比价,在商品信息量剧增的同时也对数据质量提出了要求。每年编码中心都会有新的GDS缺失数据下发到分支机构。
为了使GDS缺失处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上海分中心首先对GDS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多角度进行数据统计
按有缺失企业的系统成员证书有效期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缺失数据企业系统成员证书有效期统计表
按缺失数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企业缺失数据程度
 
按缺失来源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缺失数据来源
 
通过数据分析筛选重点企业
按“缺失企业证书有效期”统计,在所有缺失企业中12.25%的企业的系统成员证书“已注销”“已过期”或“即将过期”,这部分企业的GDS缺失处理与续展催办业务结合更为妥当。
 “缺失来源”统计结果更多反映出条码应用场景,可见“淘宝”的扫码查询量遥遥领先,条码比价是由需求引导而应用广泛,微信扫码量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运用GDS平台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和产品信息的透明度。
相比之下,从“缺失数”角度进行的数据统计更能真实反映目前系统成员企业数在编码数据填报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上海分中心决定从“缺失数”入手,通过数据整理,筛选出“未进行产品编码数据填报”“缺失数”在“1~100”的“有效”系统成员企业近1500家,以这部分企业为突破口,在减少缺失企业数的同时快速提高“数据采集完成率”。
2018年第三季度GDS缺失企业数与第二季度对比,如表4所示:
表4  缺失企业数二三季度对比
 
多效并举降低缺失总数
由于缺失数据成倍增加,因此“降低缺失总数”成为此次GDS数据缺失处理专项任务的新目标。
从GDS缺失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缺失数在1000以上的企业数量为153家,虽然占比不高,但由于这部分企业产品缺失总数较大,因此选择缺失总数在5000以上的企业作为重点对象。
为降低缺失总数,上海分中心一方面结合増号业务,在企业申请办理増号时告知企业所存在的缺失数量,另一方面主动联系缺失数较多的企业,了解企业在条码方面的基本情况后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有专人负责GDS数据上报的企业,上海分中心整理缺失数据明细后发邮件给企业,使企业在处理缺失产品时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缺失产品数据处理的效率。
 
适时调整方式应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为提高缺失企业通知覆盖率,原计划将缺失数在1~100的企业分四批发短信通知,但在第一次批量发短信时发现,由于短信发出后企业回电过于集中而导致接听人员无法第一时间接听。因此为保证缺失处理咨询的有效性,及时将短信发送方式调整为少量、多频次发送,短信发送时通知每位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每次发送间隔1~2小时等待企业回电。在短信中明确告知GDS缺失数据确认的截止时间以引起企业重视。对于未回电的企业过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短信提醒,第一次发送短信后电话回复率低于10%,第二次发送后提高至15%左右。
大数据时代,统一的物品编码与标准化的产品信息将拥有巨大价值,每个企业实施商品信息同步都需要一个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引导和帮助零供企业了解信息同步的意义与应用是上海分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高质量的产品数据将帮助更多的零供企业在同步信息过程中获益,上海分中心的任务是让优质的商品信息在商品流通的整个供应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上海分中心 章嫔  柏蓓蓓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9年第4期总第152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