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条码技术  正文

应用数字化技术促商品条码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0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刘桔 饶军

由于疫情影响,部分企业面临破产,商品条码注册也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贵州分中心把线下办公转为互联网工作方式促进商品条码业务的发展。对生产企业中互联网办公方式普及、信息化应用程度高的企业,可以不见面就能办公,减少了“接触式”成本,更有利于实现抗疫、生产两不误。本次疫情爆发加快了贵州分中心商品条码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贵州分中心究竟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去提升业务的发展呢?
 
商品条码基础核心业务信息数字化
标准化是数字化的前提,那么数字化如何驱动业务?通过信息化手段,了解和掌握已有的数据资源,寻找新的数据资源,提高数据的质量,进而通过数据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点,通过判断,做出全方位的方案。
商品条码业务主要核心力是什么?首先是让生产企业成为系统成员。作为商品条码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企业需要感到加入商品条码队伍,可以给他们带来价值,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找到立足点,才能愿意加入商品条码队伍。其次是“服务”,怎样为产品服务?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GDS数据业务就能给企业带来这样的成果,只要在GDS平台录入数据,就能通过微信扫一扫实现数据展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品的价值。外在的驱动力让企业本身自愿地加入到这个群体。最后是“利益”,消费者通过扫描条码了解产品相关信息,根据企业提供展示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品的真实度和价值感,促使企业的产品销售大幅增长,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利用大数据助力商品条码业务
根据市场需求从传统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贵州分中心发现很多企业想办理条码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办理,就会在网上查询或者在淘宝上找中介办理,了解此情况后贵州分中心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大数据驱动增加商品条码注册业务。通过短信的形式,提前告知企业商品条码办理地点、电话、业务公众号等相关信息,企业有需要的就可以加入公众号并用公众号的客服或电话来咨询及办理。
通过大数据筛选和分析,贵州分中心统计出有用的数据,并且分级,让数据分级使用,提高数据使用的社会经济价值。建立健全的数据共享机制,形成政府、产业、企业、社会数据的“数据公共池”,利用大数据来助力发展条码业务,成效显著。
 
推动产业数字化,大力宣传商品条码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互联网来知晓事物的方方面面,怎样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宣传商品条码技术,也是推动贵州分中心工作发展的方法之一。
无限的网络空间拓展了宣传维度。不论在哪里,只要有网络和终端,就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在全域网络范围的资源共享,完全不受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体现出网络宣传的魅力。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宣传,它向已订阅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发布信息,进行线上宣传和推广活动。因条码使用群体很局限,大多数人对物品编码还是不太了解,所以贵州分中心在用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在电视新闻频道、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上大力宣传商品条码,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条码,应用条码,现在贵州的很多企业都知道如果使用商品条码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价值,都愿意主动来办理。
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强化了话语方式。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和社会舆论环境已发生明显变化,所以贵州分中心在微信公众号上宣传让大众更容易留意和喜爱。
 
数字化转型改变了服务方式
日新月异的信息化产业技术,不断给企业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通过业务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信息数字化,从客户、产品、效益等维度出发,制定最合适的数字化业务规划,实现数字化转型。随着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贵州分中心越来越优化编码业务工作服务模式,实现线上办理、线上对话,全方位地服务企业,让企业少跑路,以最方便、最省时的方式完成业务办理。企业在数字化服务的方式下,非常愿意办理条码业务,条码的业务量也随之迅速增长,贵州省在国家政策和服务转型的基础上,业务增长得到大幅度提升,让贵州分中心看到了发展的曙光。
因此,只有改变固有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不断细化优化现有业务流程、强化内部管理,再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之落地,方能完成贵州省“数据共享、智慧协同”的信息化发展。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贵州分中心 刘桔 饶军

《条码与信息系统》2021年第5期总第165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