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图片新闻  正文

SC31联合我国龙头企业助推 国际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发展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7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罗秋科 邓惠朋

2019年6月4日至7日,第25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分委员会(ISO/IEC JTC 1/SC 31,以下简称国际SC31)全体会议及其工作组会议在中国青岛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承办,来自13个国家的50余名国际专家以及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 Global)等业内顶级国际组织也列席本次大会。
SC31全会每年举办一次,是自动识别技术标准化领域的顶级盛会,近10年来首次选在中国举办,这与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与应用和标准化的快速发展良好形势密不可分。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应用增长最快的市场与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方:全球90%的二维码个人用户在中国,扫码支付已深入到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自主知识产权二维码——汉信码即将完成国际ISO标准制定工作;条码技术从零售业向其他领域不断延伸,物流运输、工业制造,医疗等领域的条码应用逐年增长。
 
国际SC31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领域的权威组织
任何技术的大规模、国际化的商业应用都离不开底层技术的国际标准化。为了推进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协会(IEC)共同组建的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JTC1)于1996年成立了第31分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 1/SC31,负责制定条码及二维码数据载体、自动识别数据结构、射频识别、信息安全和物流、物联网应用等方面最权威的ISO/IEC国际标准。当前国际SC31设有4个工作组,分别是第一工作组数据载体、第二工作组数据结构、第四工作组射频识别和第八工作组自动识别数据采集技术应用标准。自成立以来,SC31已发布122项国际标准,为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许多标准已被全球广泛采用,影响深远,部分摘录见表1。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SC31活动
组建国内对口的技术委员会
2002年,编码中心向国家标准委申请并获批发起成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分委员会(TC28/SC31)并担任秘书处单位,负责在国际上对口ISO/IEC JTC1 SC31。我国是国际SC31的25个P成员(Participating Member,具有投票权的参与成员国)之一,编码中心因此作为我国国家代表参与国际标准投票等各项工作。同时,在国内负责全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及应用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我国条码、二维码和RFID等相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积极推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自动识别技术成为国际标准。截至2018年底,已通过TC28/SC31推进到国际SC31制定国际ISO标准并最终发布的有3项,《汉信码》等即将发布的标准2项,即将立项2项,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王毅于2017年担任国际SC31第二工作组秘书,实现了我国专家承担国际SC31标准管理工作的突破。
SC31助力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积累,TC28/SC31在自动识别技术标准化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国标委的支持参与下,逐渐注重加强与我国龙头企业合作,帮助中国企业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从2017年起,TC28/SC31相继与中建集团、海尔集团联合开展了工业化建造和衣联网两个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化预研工作,并在今年的国际SC31全会上提出动议。中国提出的这两个领域的国际标准立项动议受到了会议代表的极大关注,参会的美国、日本、奥地利等13国专家经热烈讨论,最终决定通过这两个动议,并在WG8下分别成立两个特设工作组(Ad Hoc),编码中心与企业专家分别担任联合主席,推进该领域的国际ISO标准的技术框架制定工作,适时提出多个相关的NWIP。
在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于工业建造领域方面,编码中心和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前期已经共同开展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此次SC31全会上,编码中心王毅和中建集团助理总经理曾涛作为中国代表团专家,联合做了题为《The AIDC Standardization in Industrial Construction》的动议报告,介绍了研发成果和国际标准设想。
我国在建筑领域,特别是在工业化建造领域已经占有的全球市场份额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刚刚开始起步,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国际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都是空白,由中心参与负责的特设工作组围绕着工业化建造将制定的系列编码、标识、信息服务以及质量检测、应用指南等系列标准工作,受到了全球技术专家以及国际GS1的广泛关注,对于促进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AIDC技术和我国建筑行业规模化应用引领国际顶尖ISO应用标准化发展的国际标准化发展新模式,提高我国技术标准话语权,进而服务中国建筑企业走向国际,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编码中心还与海尔集团共同提交了衣联网(Internet of Clothing, IoC)标准化动议,通过介绍海尔集团多年来推进的衣联网技术标准与应用状况,表达了推动国际设立围绕着衣物的生产、仓储、运输、销售、洗护与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到的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系列应用标准的设想,希望通过该系列国际标准的立项和研究工作,最终实现对衣物的全生命周期智慧识别,助力海尔集团整合洗衣机、服装企业、洗护用品及RFID物联技术等多方资源和技术,构建起涵盖用户洗涤、护理、存放、搭配、购买全生命周期的开放衣联网生态,推动资源跨界协同、合作,满足用户“一站式”洗护服务需求。
当前,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作为物联网、智能制造等科技概念的底层支撑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正从幕后走向台前,被更多领域熟知与应用。TC28/SC31欢迎更多技术领先的企业参与到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中,让自身技术优势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罗秋科  邓惠朋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9年第4期总第152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