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要闻  正文

牢控协同系统+底层数据 做“硬气”的电子产业新基建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9日 来源:亿邦动力网

作为一站式BOM(物料清单)采购元器件供应链服务平台,硬之城将重点放在了“一站式”上。想要做好“新基建”,要先在供应链方面下功夫。疫情期间,虽然也经历了近两个月较为低迷的状态,但3、4月就呈现出快速逆势增长的状态。

李六七将此归功于稳定的供应链:“疫情期间,高效的线上服务方式变得极为重要,对电子制造业领域本质的影响就是对供应链的影响。作为一家终端客户来说,它需要的是一家供应链能力更强、更稳定的企业,这种企业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整体供应或一站式供应,这刚好是我们的核心重点。”

解决好交付痛点

BOM服务的核心是要做好三件事——足够宽且有竞争力的SKU、纵深数据和AI技术、完整的项目交付,而客户的最大痛点便在交付环节。据李六七介绍,硬之城有一家做机器人的客户企业,两年前仅购买十几万元的元器件,如今的交易规模已达2000-3000万元。

单个客户的高产出背后,是稳定的供应链服务和交付能力。不论是团队架构、项目管理,还是系统搭建,硬之城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交付去进行设计的。

“从样品阶段开始,我就会考虑到它未来的可持续性,所以在企业快速增长的时候,我们依旧能提供稳健的供应链,对BOM进行高效管理,保证它的产品能及时交付。比如,以前报价需要7天左右,但我们现在只需2、3个小时,以前交付需要2-4周,现在只要3-5天。”李六七说。

据介绍,硬之城2020年的业务目标是做到5-6亿元的销售额。眼下,2020年已几近过半,企业接下来要如何向着目标迈进?

李六七告诉亿邦动力,硬之城会在三大核心点上不断发力。第一,加大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投入,提升BOM处理效率;第二,让更多代理商、原厂与硬之城做供应端的协同;第三,将电子制造企业客户、供应端的原厂及代理商、加工厂三大主体进行串联,以打通系统,行成电子产业链的协同。

产业链协同是“终局”

电子产业链协同系统作为产业的”新基建“,自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李六七认为,这要从实际意义与必要性两个层面去看。

从实际意义方面来讲,若将用户、供应商和加工厂三大主体打造至一定的协作效率,就有可能将整个电子产业链的生产制造效率提升5~10倍,这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那个时候整个硬件制造的门槛会降得特别低,这也意味着整个行业进行创业、创新变得非常容易,活力就起来了。”

必要性方面来看,就是要解决电子产业中三大主体的核心痛点,即BOM元器件的一站式供应,需要“控供应链”。同时,要将三大主体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去运行,这样效率更高,所以需要打造底层系统,“控系统”。

不过,想要做好协同,也并非易事,其中有三个难点需要攻克。

第一,要做到足够宽的SKU,这需要做大量的资源整合,硬之城已经整合了2000家原厂和代理商,可以保证4500万的SKU;第二,强大的算法能力,将繁杂的采购处理过程用大量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简化、提效;第三,要有交付能力,保证国内交付时间在3-5天、国际的7-10天,这对团队、组织、仓储的要求都非常高。

在攻克这三个难点的路上,李六七对硬之城满怀自信。“我们从2016年底就开始围绕这三点进行核心战略定位,所以在数据、算法、SKU积累方面,硬之城都有自己的壁垒,我们还打造了一个产业和技术融合得非常好的团队。此外,现在每天有大量的BOM进来,这些数据可以反哺我的算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像飞轮一样不断加速。”

“电子产业链协同不再是一个云计算本身的事情,我认为这是必然趋势,也可以说是一个终局。”李六七补充道。

产业需要拥抱“新基建”

在各个产业中,“新基建”的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在电子制造产业领域中,它更多的就是电子产业链协同的底层数据和主通道、主系统,硬之城在做的电子产业链协同系统便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李六七解释道:“这就是刚刚讲过的‘控系统’,我们就是在做电子制造业的基础设施,数据与系统缺一不可。想干成这件事,就需要将需求数据、工业数据、生产数据三大主体的数据全部纳入到数据仓,再基于此做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怎么让用户卖得更多?怎么生产协同效率更高?怎么让用户硬件产品产出更高效?这些都是基于这两个要素。”

在任何一个产业打造基础设施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强大的能力。对此,李六七认为,理论上来讲,最终能够做成的可能只有一两家,对大部分的行业人士来讲,不是做基础设施,而应该是拥抱基础设施,去开花结果。

“比如说刚才讲的供应端,就意味着你要跟做基建的公司去拥抱,让你的销售渠道变得更高效、更多元,同时更贴近用户。做生产制造的工厂,需要去思考如何去协同,进入这个大系统后,使生产制造更高效、开机率和投入产出比都更高。作为用户来讲,进入这个系统以后,可以享受随之而来的高效生产方式,让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项目周期大幅缩短。”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