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要闻  正文

L4级量产、AI老司机、5G“云代驾” 中国自动驾驶进入世界第一阵营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8日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蕊

说到人工智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动驾驶无人车。在9月17日举行的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演讲中展示了央视记者试乘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第五代车型的视频,这款车不仅是国内首款满足无人化运营需求的L4级自动驾驶的前装量产车,更可以提供“5G云代驾”这一无人化新服务,不仅再次让自动驾驶技术成为业界关注焦点,也代表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进入世界第一阵营。

自动驾驶是当前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也是高精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自动驾驶技术量产落地背后真正比拼的则是技术成熟度。

与L1、L2级辅助驾驶不同,L4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需要用到大量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AI算法。而要想AI算法做的好,又需要使用大量的真实交通场景数据。换言之,自动驾驶技术的比拼,某种程度上就是数据量的比拼。

遥遥领先的测试里程,就是保持技术领先的最佳燃料。比如全球自动驾驶领域领头羊谷歌Waymo自2009年起就开始在美国各地进行路测,至今总路测里程已经超过2000万英里(约3200万公里),虚拟测试里程超160亿公里。

而在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落地背后,则是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全球超过500辆的测试车队、超过600万公里的测试里程,以及百度Apollo庞大的研发团队。

提到自动驾驶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2017年。在国际大环境中,这一年是自动驾驶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美国、德国等人工智能大国也出台了自动驾驶汽车的相关法规。在中国,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指出,2017年可以被称为中国自动驾驶元年。一个重大的标志就是,北京很快出台了相关政策,自动驾驶车可以合法上路测试了。工信部等部门也发布了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文件,这表明了国家层面对自动驾驶、智能汽车产业的支持。

尽管自动驾驶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却非常迅速。

今天,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智能交通已成为中国新交通发展的新方向。随着国家新基建推进和国务院对北京市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正式批复,各地都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特别是自动驾驶领域相关领域的发展。日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负责人孔磊表示,北京将建设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拟在前期领先的工作基础上,瞄准L4级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运行,统筹“车、路、云、网、图”等各类优质要素资源,规划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短短三年时间,自动驾驶快速发展,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百度Apollo也已和很多城市都在进行非常密切的沟通合作,受到各地政府的支持。2019年9月,Apollo和一汽合作的红旗 EV Robotaxi就驶上了长沙街头试运营,在经过半年运行测试、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今年4月,长沙市民通过百度地图、百度App智能小程序就可以叫到无人车了,反响很不错。现在,北京普通市民在亦庄、顺义等地方,也可以叫到无人出租车了。

目前,“AI老司机”正在北京、长沙、广州、重庆、沧州很多城市,开展规模化的无人化测试。百度Apollo还在持续升级前装量产的技术,不断训练AI老司机,提升“5G云代驾”的服务规模,让他经历各种复杂场景的磨练。据百度公布的数据,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万人坐过无人车。而这个数字很快将会变成200万、2000万。

此外,有了“聪明的车”远远不够,还要有“智慧的路”优化交通。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则被各大科技公司和多国政府认定为是未来的最佳方向,坚信单车智能的谷歌Waymo在最近也开始规划要建设自动驾驶专用道路,可见,车路协同已经成为共识。

百度在车路协同领域的大力投入和丰富技术积累,也为无人出租车的快速、大规模落地提供了保障。在去年的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已宣布其智能红绿灯系统落地保定等地,让当地交通焕然一新,效率明显提高。今年4月,百度Apollo正式对外发布国内外第一个车路行融合的全栈式智能交通解决方案“ACE交通引擎”,目前已在北京、长沙、保定等10余个城市落地实践。

科技爆发式发展,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科技和产业碰撞产生巨大势能,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而汽车行业也正式进入新拐点。现阶段,百度已经凭借领先的技术积累和落地规模,站在世界第一阵营。相信未来凭借先发优势和行业大势,百度将获得更多的发展助力,促进自动驾驶技术早日以低成本、高安全性的方式大规模量产落地。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