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要闻  正文

北京冬奥进入超高清时代!全球首台8K+5G转播车,中国制造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8日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首台8K+5G超高清视频全业务转播车。 中联超清/协同中心 供图全球首台8K+5G超高清视频全业务转播车。 中联超清/协同中心 供图

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有史以来“最清晰”的一届冬奥会。

为了更好地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全新观赛体验,此次北京冬奥会将采用5G+8K的技术对赛事进行转播。

承担着北京冬奥会8K超高清信号转播制作任务的,是北京中联合超高清协同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暨超高清视频(北京)制作技术协同中心(下称“中联超清/协同中心”)设计制造的全球首台8K+5G超高清视频全业务转播车。

中联超清/协同中心副总经理杨剑。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中联超清/协同中心副总经理杨剑。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

8K超高清究竟有多清晰?中联超清/协同中心商务总监李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8K是指7680×4320的分辨率,是4K的4倍、1080P的16倍。更高的分辨率会带来更多的细节,色彩层次也会更丰富。

李莹举例表示,分辨率决定了在大尺寸屏幕上播放或放大时,影像会不会“糊”,在这方面8K的表现非常不错。

此外,常见的很多视频画面只有1600万种颜色,而8K则可以达到10亿种颜色。

据介绍,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K超高清频道、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均已开播。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将在不同社区、商圈设置200多个8K落地展示点,通过户外大屏等终端直播冬奥会比赛、播放与冬奥相关的8K超高清视频节目。

中联超清/协同中心副总经理杨剑在回答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5G+8K的超高清转播是本届冬奥会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此前,全球范围内从来没有过如此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大规模使用8K直播。“这种高负重、高压力的转播,对所有参与8K超高清转播的国产设备都是一次非常好的压力测试和实践检验。”

杨剑表示,目前转播车及技术支持服务团队已部署在首都体育馆,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对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赛事进行全程8K公共信号制作。

自2022年2月4日至20日,总计连续转播17天,转播场次约90个时段,总转播时长约为46小时,总素材录制时长超过230小时。

冬奥会场馆内架设的8K摄像机。 中联超清/协同中心 供图冬奥会场馆内架设的8K摄像机。 中联超清/协同中心 供图

最终目标:实现100%国产化

“如果说国产(8K超高清)的技术和产品在冬奥赛事转播上都能够非常稳定地工作,我相信,我们的8K技术在全球就应该是领先的。”

杨剑介绍称,转播车的技术系统和承载规模代表了当前全球最先进的水平。同时,转播车的国产化率也超过了15%,形成了20余项技术、产品的全球首台套、全国首台套和国产替代,拉动了超高清视频8K产业的发展。

杨剑表示,此前在标清转播车、高清转播车领域,我国的国产化率一直未能突破5%,而此次超高清平台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了15%,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目前国产化率已经可以达到18%-20%。

“在8K转播车测试的过程中,我们正逐步把一些国外的设备从车上淘汰掉,替换成我们自己国产的技术和国产的设备。”

杨剑说,国产化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100%国产化替代,这需要继续发展产业、扩大市场,让相关企业愿意在研发方面进行投入,从而降低成本、大幅提高国产化率。

8K电视正在播放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8K超高清频道。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8K电视正在播放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8K超高清频道。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

8K,应用百姓生活

除了能获得更好的冬奥会观赛体验,8K还会给百姓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对此,杨剑表示,目前8K技术的成熟度已经很高了,在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商业化也在逐步探索,在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各行业领域都有融合应用的空间。

如在医疗领域,中联超清/协同中心正与摄像机厂商研发手术显微镜视频采集和处理系统实现超高清化;在安防监控领域,中联超清/协同中心成功实施了首套5G+8K景观直播示范应用解决方案等。

据悉,超高清视频(北京)制作技术协同中心是在工信部和北京市的指导和支持下,部、市共建的超高清视频产业链协同发展综合服务和技术融合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协同合作企业达180余家。

据介绍,中联超清/协同中心将以此次冬奥会为契机,在全球率先开展8K+5G、8K应用示范测试,使北京成为全球领先的5G+8K、8K应用示范城市。

将致力于打通8K超高清视频产业内容生产链,形成国内最大规模的广播级8K内容素材资源库。

同时也将推进超高清视频基础产业创新发展,拓展超高清视频在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