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应用  正文

数据采集提升海参质量——海参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应用示范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0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2014年第1期 作者:王景玲 冯建丽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海参产品越来越被普通消费者接受。海参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营养丰富,还有药用,尤其是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地区的刺参,其经济效益较高,沿海地区有2000多家海参企业,在水产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伴随行业发展,部分企业为了提高利润,“发明”了很多新兴技术,比如违规使用添加剂,提高盐分比重,掺入白糖等手段,提高单体重量,变相提高产品价格,使得海参质量变得参差不齐,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由此可见,采用物联网技术对产品进行追踪溯源,保障海参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保障消费者权益,势在必行。

海参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

海参产品属于初加工产品,使用物料比较单一,整个供应链虽然长,但是涉及的物料批次混合情况简单,所以流程比较清晰,如图1。

图1  海参产品供应链流程图

种苗繁育

我国以规模化养殖海参为主,种苗场位于产业链最前端。具有一定规模的种苗场,设有自己的原种参保护基地,能够确保父代海参是来自保护区的野生原种海参。原种参在养殖场产卵繁育,形成商品海参种苗。

养殖

海参养殖目前的主要形态有两种,一种是沿海地区渔民承包海区,将参苗播撒在养殖区去,完成底播增殖,然后参苗在海底自然生长,长成后捕捞,形成商品参。另一种形态是在海岸线人为建立养殖场,撒播参苗以后投入饵料,长成商品参后捕捞。

加工

加工环节是海参供应链上核心工段,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养殖环节出厂的商品原料参,通过原料验收进入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历经前处理、拣选分级、蒸煮,形成根据不同产品规格需要,生产出即食海参、淡干海参、冻干海参等不同规格的产品。

物流销售

加工过程已经完成了成品的包装过程并入库,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发货单要求,调配不同规格产品出口,完成发货销售过程。

数据采集方案

 

采用二维码标识容器,利用条码扫描枪和手持数据采集设备,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传输,如图2。

图2  流程设计

 

收购过程       

每一部收购车辆配备RFID电子卡,采购人员用数据采集器直接扫描电子卡信息;由数据采集器自动生成原料批次和采购明细,导入追溯系统后台。

半成品加工过程与入库

每一个半成品塑料桶添加一个条码标签,半成品入库过程中,由数据采集器选择半成品级别,以及产品的批次号,入库号,最后通过数据采集逐一扫描条码标签,生成半成品记录和入库记录;数据采集器产生的数据直接通过无线信号发送至追溯系统后台。

半成品出库

半成品出库过程中,直接扫描塑料桶上的条码,记录出库人和出口时间后,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发送至后台。

成品加工

成品加工开始前,根据日期和生产线确定成品加工批次,通过数据采集器扫描半成品原料;包装过程中通过喷码或者加贴条码标签,确保每一包装产品都具有产品批次号;成品入库过程中,扫描成品包装批次号,发送入库记录。

成品出库

成品出库过程中,仓库管理人员根据订单,记录产品流向,运输人员,同时采用数据采集器扫描成品批次号码,完成出库信息采集。同时记录物流目的地,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追溯。

 

系统实施效果

最小包装单元全过程可追溯

通过在海参包装盒加贴二维码标签,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读取信息,查询该包装单元源头数据,包括种苗场、养殖海域、加工过程、物流信息等。追溯编码采用国际通用的GS1体系,由GTIN+批次号构成。

仓库出入信息化管理

仓库出入库全过程采用在线手持设备,记录所有物料出入流向,实现仓管信息化。

精确核销

原有海参按照重量核算出成率,由于海参产品单品价格高,出成率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一直不稳定。使用该系统后,由原来的计重变为计数,按照海参单体个数核销,有效提高产品出成率,降低加工过程损耗。

质量管控电子化

传统的海参加工企业,不论是通过了ISO9001认证还是HACCP认证,所有认证体系的运行都是通过工厂人员记账方式完成。实施本项目后,加工厂完全脱离纸本记录,实现了电子质量管理。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