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应用  正文

标识平台助力企业实现智能互联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2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基于国家平台的标识兼容性,企业不需要对其各个对象的标识编码进行改动,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旧有体系的兼容,并同时支持新的标识编码体系。

当前物联网标识领域,各个参与方之间编码标准不同,体系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进程中,依然存在上述问题,各个不同的参与方很难统一标识体系。要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必须要做到标识兼容。
 
标识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发挥的关键作用
工业互联网通过物联网标识技术将工业互联网各个场景中的人员、机器、物料、产品、设备参数、环境参数、质量状况等联网,实时感知工业互联网中各种物体的状况,使整个工业互联网场景变得数字化透明,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当前物联网标识领域,存在标识体系之间编码标准不同,不能与其他标识体系互联互通的问题。例如,在工业互联网中,存在多个参与方,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流通商、售后服务商等,其采用不同标识编码体系,在进行整个产业链运作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数据互通,因此,标识体系之间的兼容技术非常重要,标识兼容技术使得不同企业、不同环节之间的工业生产信息实现了互联互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源的采集、传递、集成和共享,从而实现全产业链互联互通,实现对原有标识体系的最大化兼容,降低升级成本。
 
企业标识平台建设意义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是以Ecode标识体系为依据的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该平台提供Ecode的注册与管理、不同载体的数据解析、多种方式的信息查询、搜索与发现服务、信息托管服务、数据挖掘服务等功能,是物联网统一编码产业化应用的基础支撑平台,将打造成品类级、批次级和单品级的国家物品基础数据库,成为跨系统之间信息对接的桥梁,为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消费者的信息查询提供全面的基础数据服务。
企业可以基于Ecode体系建立产品的全球唯一标识机制,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基于Ecode体系的追溯体系,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和闭环经营模式。
企业基于Ecode体系建立的企业产品全球唯一标识机制可以很好地与国家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其企业集团标识体系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需求,解决企业数据的对外公开与数据隐私安全保护之间的矛盾。
同时为企业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宣传营销体系,建立消费者与企业直接互动的通道,形成新型用户服务管理模式,并开拓O2O电子商务领域;从而打造大规模定制模式,最终实现企业网络化战略和全球布局。
 
企业如何建设标识平台
为满足企业标识体系开放兼容、通用可扩展、安全自主可控等需求,可以通过对企业标识体系的综合管理,完成对企业标识体系中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有效整合,将其外部管理(需要对外开放呈现部分)实现与国家平台的对接,以达到标识的互联互通、开放兼容。企业自己定义其内部标识体系与外部标识体系之间的连通性以及相应的开放程度,以实现从外部标识体系中获取其内部标识体系中的相关数据,且其内部标识体系可以随时对其与外部标识体系之间的开放实现实时定制化的管理。
企业本身不需要对其标识体系做变动,只需要实现标识体系接入到国家平台。
企业标识体系与国家平台对接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标识体系与国家标识平台对接
 
基于国家平台的企业标识平台体系架构的建设方案灵活多样,企业将其业务分为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相应的内部体系建立内部标识体系,外部建立外部标识体系。内外部分离,既保证了企业对外的信息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渠道进行展示与互通,内部信息能够实现很好的数据隐私保护,其内部标识体系可以适当的开放一些接口向外部标识体系提供必要的数据交换。
建设方案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能无缝对接其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应用,实现使用标识对其资源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
基于国家平台的标识兼容性,企业不需要对其各个对象的标识编码进行改动,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旧有体系的兼容,并同时支持新的标识编码体系。
 
实施方案
内部标识应用
企业二维码应用中的零部件统一标识管理、OEM成品管理、质量售后追溯为其企业内部人员的业务管理活动,这些业务基于Ecode体系建立企业的全球唯一标识机制以及Ecode体系的企业产品追溯体系,标识化管理产品信息,一方面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运转效率,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和闭环经营模式,另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实时互通。
对于统一标识解决方案,工业智能产品原材料采购涉及多家上下游提供商,标识难以统一,协调难度大,难以执行,企业的供应商标识体系,也会存在各种不同的标识编码,在其供应商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环节,其通过内部标识体系与外部标识体系之间的互通,在基于外部标识体系与国家平台的对接,实现兼容供应商的各种异构的标识编码体系,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在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入库环节(供应商未接入企业Ecode体系前)印制Ecode唯一标识的工作量,提高其生产效率,也减少了由于在供应商体系中强制推行统一的标识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未来这些闭环经营模式的应用场景可能会存在与外部进行交互的需求。
外部标识应用
外部标识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外展示,产品宣传营销体系,建立消费者与企业直接互动的通道,形成新型用户服务管理模式。外部标识体系与国家平台进行有效对接,通过标识服务追踪产品运维状态的信息,实现企业的产品售后服务,故障诊断、远程维护等多样化服务,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产品售后服务、产品追溯信息查询等。
这里以产品追溯信息为例,涉及到企业的产品对外展示的数据,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于小单量、个性化定制的要求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掌握产品更加详细的追溯信息的需求会与日俱增。在这种需求下,企业的内部标识体系与外部标识体系可以很好地实现产品追溯信息的发现,如图2所示。
图2  外部标识体系应用于产品追溯
 
图中红色箭头展示了一个外部标识体系中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追溯应用。用户输入一个标识,该标识首先在外部标识体系中寻址相应的标识集合,进而去访问这些标识集合处的产品追溯数据,再通过内部标识体系向外部标识体系开放的接口(这些接口可以随时进行定制化的变更),去获取该产品标识体系在内部标识体系中的一些映射的标识。 
以上基于内部标识体系与外部标识体系的机制,巧妙地处理了企业的数据隐私保护与数据开放之间的矛盾,使得企业内部数据互通,也保证了企业对外已授权数据的互通性。
 
应用实例
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链管理
基于国家标识平台的兼容互通性,可以很好地运用到企业的零部件管理体系当中,如图3所示。
图3  标识平台应用于企业零部件管理体系
 
使用标识服务可以很好地实现扫描零部件二维码寻址到供应商体系中获取零部件的详细信息,获取详细信息可以运用在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并改变过去扫描零部件获取的信息都是写在二维码里面无法更改的问题。
基于国家标识平台的兼容互通性,当企业对其多个供应商进行零部件的统一管理时,所有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向企业告知其零部件的编码规则格式,各个供应商的零部件标识很难统一,这里需要运用到国家平台的异构标识识别、标识冲突检测等。
在生产商的原材料零部件管理中涉及到标识嵌套场景。例如,一箱子的零部件入库时,其中箱子是有标识码(原材料供应商提供),但是箱子内部的零部件无标识码,是由生产企业赋码并贴二维码,需要做好箱子内部的零部件标识与箱子标识码的嵌套关系。
根据ERP销售订单创建生产订单,然后将生产订单分别下达到WMS和MES,由WMS进行仓库的零部件拣货,将生产订单号与零部件标识进行关联,再将这些数据传给MES,MES的输入为生产订单号与零部件标识,输出为产品标识。基于标识服务可以很好地实现ERP、WMS、MES等系统之间的互通。
企业产品成品的追溯管理
方便实现供应链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并且以主动、透明的姿态迎接消费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和考验。增强了企业的责任感,发挥了企业自我监督的主观能动性。让消费者随时随地查看企业产品的安全状况信息和生产信息等,更是增强了溯源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消费者在使用企业产品时更加放心,使得企业产品的信息更透明、真实、客观。各级监管决策部门、基层安全监督管理人员都可通过追溯系统了解并掌握企业产品生产、流通等诸多环节的信息,增加监管、科学的决策能力以及预防安全隐患。
企业产品成品追溯管理体系整个呈现分布式架构,系统可扩展性强,追溯环节中的各个企业自己保存产品的追溯信息,企业的数据自主安全可靠,只需要将产品标识与存放该产品追溯数据的地址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向标识平台进行注册,依托国家标识平台的异构标识兼容实现企业产品追溯数据的有效整合汇总与互通,如图4所示。
图4  企业产品成品追溯管理体系
 
基于国家平台的企业标识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解决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问题及避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升企业对各种生产资料的集中管理能力和对其生产过程的管控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现代化、企业智能化、生产经营标准化协调发展。

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 陈浩 郑金泊 李勋

《条码与信息系统》2020年第5期总第159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