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人才培养  正文

智慧运输运营人才培养探究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6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戴璐/文

近年来,国家为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实施“双高计划”、打造“金课”、推进“1+X”证书制度等,旨在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不断加强“四新”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重塑基层教学组织等。其中,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断改变着教学方式,但始终未能取代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状况成为人们直接观察一个国家或一所大学教育质量的窗口,也成为判断其教育水平高低的依据。教育教学改革及质量提升只有深入落实并体现在具体课堂中,才能算走完“最后一公里”。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域运输物流地位重要性日益显著,为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满足行业岗位人才需求,智慧运输运营相关课程被选中进行深入改革。
 
“全方位育人,德技并修”为目标
教师和学生双主体都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双主体的课堂改革才能有实效。教师通过教材的编写、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项目的设计、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学团队的提升优化,奠定了课堂改革的基础,学生通过校内课堂、第二课堂、社会课堂的实践完成课程改革的闭环,如图1所示。
图1  师生共同体教学改革创新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分为专业课堂、第二课堂、社会课堂三个部分。第一,专业教师充分调研行业、企业的发展,在思政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具有思政课程元素的运输认知、运输计划制定、运输组织、运输风险防范、运输绩效评价等教学主体内容,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第二,精选企业导师,在传授车辆调度、配装配载、TMS操作等技术的同时树立精益求精、热爱劳动的工匠形象,坚定学生职业理想;第三,布置运输需求调研、模拟运输法庭等第二课堂活动,由思想政治辅导员参与管理,规范行为操守和关注心理健康,将具有运输专业特色的课外思政教育纳入主阵地;第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或企业社会实践,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冷链物流公司,实地考察了解生鲜农产品等货物的冷链运输流程,进入生产制造企业,了解学习生产物流运作流程等。多角色和不同课堂的联动使课堂更立体丰富,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课堂改革基于市场调研,从普遍的运输类传统岗位到新兴的数字化岗位,都做了核心岗位能力画像,通过课程模块设置,选择典型的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确保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对接“1+X”物流管理中级证书以及供应链运营中级证书,紧扣职业技能大赛考查要点,让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考试和参与竞赛的方式体现学习成效,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学习劲头。作为专业核心课,课程的教学案例、教学内容的融入,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目标,聚焦“双碳”经济,培育学生强国有我、安全生产、节约成本、艰苦奋斗、严谨求实的责任担当和团结协作、自立自信、诚信服务、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设计技术路线
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总结出企业用人最看重两方面素质:一是品德优良、拥有良好职业道德操守;二是信息化能力强,上手快、效率高。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场竞争优势,将这两个维度的能力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初步实现将思政教育理念及数字化能力培养目标融入课程设计环节中,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设计环节结合点,合理利用多元网络教学资源,更新传统课程设计方式和内容,融入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图 2  课程设计技术路线
 
确立相关教学目标  在《物流智慧运输运营》课程设计过程中强化“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充分融入思政理念,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有意识增加国家政策和方针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国家自豪感、民族复兴使命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根据教学反馈和时代发展变化趋势及时更新相关教学目标。
明确思政融入环节  基于课程设计与思政教学目标,对照人才培养方案中技能培养要求和行业人才岗位能力画像,梳理国家战略决策、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寻找课程设计与思政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和角度。
设计数字化能力培养任务  以信息化、数字化能力培养为导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环节,融合思政教学资源,细化设计训练任务和方式,以技能传授为基础,突出思政要素的展现。
构建课程设计矩阵  梳理课程设计内容,增加数字化能力培养维度,进行思政教育与数字化能力培养“双管齐下”的训练设计,初步构建“岗、课、赛、证、思、数”的课程设计矩阵。
评估教学效果  围绕“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设计既融入思政又训练数字化能力的教学环节或实操任务,构建思政效果及数字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注重教学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实施效果。
 
教学实施及效果
本文以《物流智慧运输运营》中“整车货物运输任务”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岗、课、赛、证、思、数”体系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过程。在教学内容选定时,考虑到当前电商经济蓬勃发展,催生了“电商+快递班列”的“高铁+电商”模式,高铁货运作为中国特色的整车货运运输形式,是各大物流企业合作发展的业务方向。
随着高铁货运的兴起,近几年在“1+X”物流管理(中级)、供应链运营(中级)考试中也高频出现相关案例分析或知识点考查,而在运输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中,整车运输的适用业务范围及计收标准等也是比赛技能比拼要点。因此,任务内容设计最终选定以高铁货运业务为主线,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整车货运组织形式特点及运营模式等相关知识,明确“岗、课、赛、证、思、数”融通的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按课前、课中、课后分为三部分。课前通过中铁快运助力农村电商特色农产品的案例,让学生感受中国高铁货运发展的高度和温度,辅以相关教学资源和任务的发布,解决概念性知识的掌握问题,为课中教学内容的开展进行铺垫。课中通过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合作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元的数媒手段,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场景,帮助学生提高数字时代适应能力。课程坚持“链情境、链方法、链技能、链思维、通内化”的实施主线,围绕数字化能力培养点和思政切入点进行设计。通过引入工业园区企业联合募捐物资支援灾区的情境,创设物流运输安排任务,在案例学习分析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整合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在运输方案选择的试做任务中,锻炼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培养严谨负责的职业素养;通过对高铁和货车的整车运输平均每吨货的碳排放进行对比,在碳核算体系和“低碳物流”目标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高铁货运特点的认知,树立绿色物流的环保意识。小组成员通过收集教师点评、同学点评及企业导师点评意见,课后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既锻炼了数据信息分类归整的能力,也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的内化,如图3所示。
图3  《物流智慧运输运营》教学流程
 
通过对比课改前后学生的反馈发现,智慧运输运营课程的评教分数由96.3上升到97.8,“1+X”物流管理中级证书的通过率由89%提升到92%,“1+X”供应链运营中级证书的通过率由94%提升到98%,各项职业技能竞赛的获奖数由4项增加到12项。线上收集的271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94.8%的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有所收获,获得感主要来源于数字能力的提升、“1+X”证书的考取、就业信心的增强、职业技能竞赛和企业实践等,如图4所示。
图4  学生收获感来源分布
 
除了教学内容需要精心设计,布置的任务也需做相应的构思和铺垫。例如在冷链运输组织模块的学习中,教师以冷链运输息息相关的生鲜品、果蔬产品为切入点,布置学生制作主题为“我为家乡特色农产品代言”的短视频作品,在作品资料收集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冷链运输的适用性和重要性。依托数字作品的产出,提升学生数字生产能力,通过作品的制作和传播起到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在学生反馈中,教师也不断地获取新的灵感并提升自身数字化能力,丰富了教学的数字化手段,在“岗、课、赛、证、思、数”的教学实施路径下,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均有收获。
 
【基金项目】2023年全国高校、职业院校物流教改教研课题项目—“基于数字化应用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探究”(课题编号:JZW2023200);2023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B类课题—“教育数字化视阈下高职供应链运营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探究”(课题编号:桂职院﹝2023﹞121号 233214);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类专业模块化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GXGZJG2023A037)
 
戴璐
作者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龚猷龙,付芬.高职教育中“课堂革命”的动因、内涵与实施路径研究[J].林区教学,2024(01):61-64.
[2]陈汐平,汤明清.面向深度学习的高职课堂教学:内涵特征、问题审视和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 2022,38(11):66-73. 
[3]部峪佼,曹旭光.《物流企业管理》课政融合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12):179-181,159.
[4]陈艺璇,尚书山,李依依.课程思政视阈下的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10):173-175,192.
[5]刘振天.推进高校课堂革命实现高质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1(01):39-40.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24年第1期总第106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